不管是考CPA还是考研这些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不管是考CPA还是考研,这些学习方法可以让你事半功倍。我是2003年上的大学,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且旅游管理专业也确实不适合自己,于是另起炉灶,改学会计专业。2005年,我毫不犹豫地加入CPA的考试大军,2006年底开始准备某985高校会计学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至2008年底,我成功通过CPA的所有课程并考研成功。至此我用了4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拿下了财务领域中的两座大山,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你也许很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只要你肯吃苦、肯努力、肯钻研,你也可以做到,就一个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备考过程中,我综合采用了以下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采用调节学习法。
所谓调节学习法,就是不要把一天的时间全部用在学习同一门课程上,而是分散在几门课程上。我在学习中发现,人的专注度、学习效率跟时间是成反向变动的,在一门课程上学习的时间太长会让人有视觉疲劳,当你疲劳的时候换一门课程学习,这种疲劳感会减轻很多。我一般会把学习的时间在各门课程之间调节,在一门课程上连续学习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超过2小时,就换另外一门课程,这样学习效率比一天连续学习一门课程要高效得多,所以我也称之为2小时学习法。
二是善于与自己的遗忘规律做斗争。
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做到过目不忘是不可能的,你装在脑子里的东西会随着时间渐渐遗忘掉一些,这就需要及时复习,也就是重复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记得就越牢。但重复也是要讲究规律与方法的,人记忆的过程是与遗忘规律做斗争的过程。对于我自己来说首天学完的课程,第二天先把书合上,把前一天学习的知识梳理、回忆一下,如回忆不上,再打开书看一下,这样印象就更深了,记得也更牢,过一个星期左右,再把一周前学的东西按这样的方法复习一遍,这样经过三轮的学习,大部分的知识在几年之内都不会忘记了。
三是将做题与学习教材结合起来。
教材上的知识点是条条框框,是比较死的,我们经常感觉看教材的时候看懂了,但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做,其实是你的感觉欺骗了你,你只是自己觉得看懂了,你只懂得了字面意思,其实还没真正弄明白字里面的深层次的意思,也没弄明白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是死学了,却没有活用。而做题就是运用知识,将知识活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记忆知识的过程,在做题的时候,也可以发现自己还没记牢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我记得当时备考CPA的时候,在有两套书比较好的习题,一套是北大东奥会计在线的《轻松过关》,一套是《梦想成真》。而且我做题的时候,一般会做两遍,每复习一遍,就做一遍题目,一些经典的题目,甚至会做三遍。做的时候把答案写在草稿上,就不会把书弄脏了,这样可以重复用,用完了,还能借给别人用,对于一些做错了的,或者自己觉得比较好的题目,我会用铅笔在习题旁边作一些代表不同含义的标记,这样方便以后第二遍、第三遍做的时候有所取舍。
四是看书的时候,要注意粗读和精读。
我想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应该这样。首遍我会以比较快的速度迅速把书本看一遍,掌握书本的整个框架与脉路,首遍没看懂,没关系,做好标记,不要急着去问别人,带着疑点去学习后面的知识,有时候看前面的时候,发现自己不懂,看到后面的时候突然就明白了,或者看第二遍的时候就豁然开朗了,看到后面某个知识点与前面有联系,可以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内容,你会有新的收获。首遍要粗读而第二遍要精读、细读,同时要结合大量的练习,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第三遍基本上就是考前冲刺的时候查漏补缺了。
五是要认真、重复研究真题。
不管是CPA还是研究生考试,真题比任何模拟题的含金量都高,尤其是近5年的真题,要认真研究,在备考的过程中,较好要做3遍以上,但每次做的时候要与上次间隔比较长的时间,否则你看完题目的时候都能记得答案,这样就达不到效果。我在备考的时候,每完整地复习完一遍教材,就把近5年的真题做一遍,如果时间比较充裕,我还会研究近10年的真题。
以上是我在备考CPA与考研中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其中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只要用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有好的方法还要能吃苦,努力是走向成功的捷径,考试如此,做学问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如此。希望我的经历能对那些对人生有所追求的人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