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会计考试 > 未分配利润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未分配利润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发表时间:2024-07-18 12: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未分配利润可以理解为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或者待分配的利润,未进行分配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应该怎么做会计分录?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1.当期实现盈利: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当期发生亏损: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3.提取盈余公积:(只有在当期实现利润时才会这么做)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4.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当期没有实现利润也可以这么做,那就是分以前年度的利润。)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贷:应付股利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5.支付股票股利:(宣告股票股利时不需作会计分录)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贷:股本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6.盈余公积补亏: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在交完所得税后,会按其净利润进行以下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分配优先股股利;(5)分配普通股股利。在进行完这些步骤后,剩下的才是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如何理解?利润分配是企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年度)内对所实现的利润总额以及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利润分配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以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加上从联营单位分得的利润,即企业全部所得额,以此为基数,在缴纳所得税和调节税前,按规定对企业的联营者、债权人和企业的免税项目,采取扣减的方法进行初次分配。所扣除的免税项目主要有:分给联营企业的利润、归还基建借款和专用借款的利润、归还借款的利润、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利润以及企业各种单项留利(如留给企业“三废”产品的净利润、国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留给企业的利润)等。对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在进行税前利润分配后,应在承包经营期内按承包合同规定的形式(上交利润递增包干,上交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等)上交承包利润,不再计征所得税和调节税。全部所得额扣除初次分配后的余额,即为企业应税所得额。(2)以企业应税所得额为基数,按规定的所得税率和调节税率计算应交纳的税额,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再次分配。应税所得额扣除应纳税额后的余额,即为企业留利。(3)以企业留利为基数,按规定比率将企业留利转作各项专用基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