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建立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机制,对留学生来说都有哪些便利
建立国内外高校间学生转学及学分互认的机制,将会为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提供便利。
详细信息又是一年一度全国两会时间,从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获悉,今年两会上她将提交关于鼓励留学生回国、完善大学受捐资金管理制度、开设生命伦理学专业、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教育纳入中学教育的建议。在议案准备阶段,她深入调研,走访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向国际留学教育专家深度了解中国学生国际交流发展现状。在调研中杨松代表意识到,去年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我国众多优秀大中学校学生面临的国际求学风险和压力加大,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和国家人才安全。代表建议建立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及学分互认的机制,为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提供便利。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各国大学纷纷停止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授课, 签证限制及相关政策对中国留学生带来了学习生活困扰和经济损耗, 留学生的学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代表说疫情常态化下,留学生转学回国的意愿越发迫切, 解决归国留学生学籍问题成为学籍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此代表结合调研情况建议:教育部门要鼓励国内高校出台政策, 在疫情期间等特殊情况或时间段接受优质生源回国借读或正式入学; 建立国内外高校间学生转学及学分互认的机制,为学生在国内外高校间转学提供便利;鼓励增加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为出国留学受阻的学生提供更多就学选择; 学习全球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经验, 借鉴大学捐赠基金等形式为国内高校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提升国内高校教育质量和国际化办学能力, 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和更高质量的外国学生在中国大学就读, 提升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代表在调研基础上建议,健全大学受捐资金管理制度,打造大学受捐资金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代表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大学规模不断扩大,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国教育资金来源正逐步趋向多元化,但资金来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办学潜力没有被有效挖掘。她建议国家出台和完善大学接受捐资的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支持大学接受社会捐赠,通过加强高校校友会建设、加大非校友个人、公司、慈善基金会等组织的社会捐赠力度,保证高等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并开放大学受捐基金的投资限制;建立健全法律监督体制,有效监督捐赠资金的使用,为高校发展提供充足资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