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守仁格竹的典故

守仁格竹的典故

发表时间:2024-05-26 00:00:33 来源:网友投稿

“守仁格竹”的意思是:明朝大哲学家王守仁年轻时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竹子之理的典故。

王守仁通过对格竹子之理失败的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

王守仁对朱熹的这种“格物致知”论非常不满,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所谓“致良知”,就是说认识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心灵,认识的方法应该是向内的自我体验,并将自己的体验即心中的天理推广到外部事物之中。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