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中国最吓人的一本古籍)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中国最吓人的一本古籍)

发表时间:2024-05-26 02:08:54 来源:网友投稿

四库全书的“四库”是什么意思?四库全书的下落怎么样?

“四库”又称“四部”,是图书的分类方法,包括这经、史、子、集。 在乾隆时期,曾派人将其抄写七部,分别放在南北的七大藏书阁。如今只剩三套半,分别在浙江省图书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

乾隆修《四库全书》,为何一边修书,一边毁书?

因为他想要删掉对于清代不好的言论,所以他开始编辑《四库全书》。

1.《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下令修整的一本书,其可以和明朝名著《永乐大典》相比,因为两本书都是用尽了全国之力来写出的书。甚至《四库全书》在编制的时候乾隆一直都在关注着,当时有三百多位文官负责编辑这本书。《四库全书》用了13年才编写出来,整本书一共共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个部分,所以才叫四库。为了保存好这本八亿多字的书籍,乾隆甚至专门为了这本书修建了七个藏书阁。

2.毁书无数

乾隆借着编辑这本书的名义,从民间的各大藏书阁里掠夺了上万本书籍,也利用这个机会销毁很多对贬低清朝的书籍。让人更不能接受的事情是,乾隆还利用这个机会销毁了很多明朝的档案,其中主要是天启时期以及崇祯时期的兵部文献,这些档案都已经被乾隆所烧,有多数历史都不能查出来,只能让后人听闻从乾隆的意思里传出来的一言。

3.利弊权衡

说到乾隆修书,有一部分人保持赞成的看法,因为乾隆把民间的书都整合到了一起,这样一来,民间的书不会失传,而是借用《四库全书》得以保存下来。同样,也有人反对,这样一来的话,很多描述满清真实一面的书被销毁,让一部分史实成为谜题,让人无从了解。

这种事就我个人而言的话,我保持中立观点,历史落在赢家之手,乾隆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我们考究的话,乾隆这样的做法不是很正确。

四库修书之后为什么古书亡已?我们怎么知到真正的历史?

四库全书不全已经是历史的事实,我们对以往的历史了解,当然不全凭文献。我们除了文献外,还有人心,还有四库全书没有销毁且无法销毁的其他书目,还有建筑,还有其他的文明遗产。狭隘与阴险的反文明者,是无法掩盖历史真面目的。

四库全书给中华文明带来多大损失

毁灭性的破坏!

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缴"诋毁本朝"之书,尽行销毁。乾隆四十年令四库馆臣对所收书籍"务须详慎决择,使群言悉归雅正"。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为禁书。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中华的历史和智慧都在古书里)文字狱之彻底可见一斑。唯一幸免于难的就是汉字。满清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恶毒。鲁迅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而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天工开物》《物理小识》《武备志》《明将军传》等非常有用的,记录中国明朝科学成就的书籍也被清朝列为禁书。吴三桂的《反满檄文》,《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在中华本土消失了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满清就是这样阉割了中华的光辉科技和灿烂文化,使中国回到了欧洲中世纪黑暗蒙昧的境地。思想没了,文化没了,科技没了,后来钱也没了。发展了几千年,又被打到原始社会,怎能不愚昧不落后?难怪小日本嘲笑:中国发展5000年不如日本发展50年。中华文明被毁灭的同时,清王朝也失去了强盛和进步的基石。清朝的皇帝据说个个勤政,却落了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恐怕是满清前期的统治者始料未及的。没过多少年,整个清王朝就成了,鸦片战争中,人们看到的,愚昧、麻木、扭曲和奴性叠加起来的德性了。你满清这样搞连累了整个华夏民族在世界各族人眼中的形象,非常恶劣,直到现在还深受其害!

《四库全书》名义上是为了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的清洗。乾隆统治的六十多年,是中国文化最恐怖最黑暗的年代。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满清对中华文化进行的彻底而细致的清洗与篡改,为的就是不让明朝的真实记录留传下来。一些可以丑化明朝的东西却被全面渲染,以妖魔化明朝。这就是大家误解明朝的原因。

满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女真族民不过百万还是野蛮民族(没自己的文明)。面对泱泱中华时,心理弱势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就从汉人的文化和民族自信下手,打掉汉人自信和能干的基石。汉人变得愚昧和奴性,才便于他们统治。这就是满清极力丑化扭曲汉人政权及历史的目的,也是文字狱的目的。汉人习惯了当奴才,他们才能放心做主子。国人的愚昧和奴性,就是这样被满清种植的。

而满清后期的屡战屡败,除了落后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满清不愿胜。鸦片战争中,满清政府重用琦善,诬陷林则徐,以及后来的中法之战"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已经把满清的意图显示的清清楚楚了。三元里抗英,更是说明了英国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强大。满清贵族说过"汉人一强,满人必亡。"即使国难当前,满清首先提防的还是汉人,而不是友邦。于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库全书》为何又叫《四库毁书》呢?

明清是中国君权高度集中的时代,两个朝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清朝这个后起之秀也经常模仿前明以超越,而明朝永乐盛世中修了一部“永乐大典”,清朝康乾盛世中的乾隆帝不甘寂寞也修了一部“四库全书”,其用意显而易见,但是最后永乐大典的地位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获得中西方一致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而四库全书却被很多学者不屑一顾,称之为四库毁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中国最吓人的一本古籍)

首先我们先说说乾隆帝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呢,他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因为乾隆帝不止要做世俗上的皇帝,更是要做道统上的皇帝,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步。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最长的皇帝,在如今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稍微了解乾隆帝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乾隆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其实这十全里面有几个颇有水分,而为了显示自己的赫赫武功,参照明之永乐大典就是成祖永乐盛世时修的,乾隆帝就下令修“四库全书”,在这个过程中毁了不少不利于统治的书,一举两得,毁书这个历史自秦始“焚书坑儒”就开始有了,后世就算有皇帝毁书也是小规模的,古书籍的失传大多毁于战乱,但是乾隆的毁书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一场浩劫,因为范围太大,为什么范围大呢,跟康熙年间兴起的文字狱有关系,清代的文字狱贯穿康乾盛世三朝,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敢叫你身死族灭,统治者妄图在精神上控制世人,禁锢世人思想,而书籍也是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乾隆帝修书时大毁特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字狱的表现方式之一。

据粗略统计,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500余种,禁毁图书3100余种(另一说法2800余种),差不多是录一半,毁一半,所以又有部分学者称之为《四库毁书》。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销毁古书之多,好多已经彻底失传,现代只能根据考古发现墓中书籍弥补,如西汉海昏侯墓就发现了不少古籍,或者通过购买修书之前流传海外的书籍来弥补,一般以日本和韩国居多,当然日本近代侵华时,如八国联军进北京或者抗日战争时期也将很多珍贵的孤本运回其本土,比之抢劫金银珠宝更险恶。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不止毁书,还篡改书籍,好多涉及到女真族的书籍都被修改,因为乾隆帝是满族人,而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与永乐大典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在编修过程中,很多珍贵的古书籍遭到了刻意的人为删削、焚毁、篡改、错讹,一部徒有虚名的盛世书籍罢了。

遥想当年岳飞北伐金国间,何等意气风发,一曲《满江红》气吞万里河山的英雄气概,其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竟被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何其可笑,乾隆帝之小鸡肚肠也是历代罕见?

第十期浅谈清史之四库全书完节,谢谢观看,下期我们讲讲日本侵华时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数次掠夺中国的孤本书籍,甚至有学者认为日本的中国孤本比之中国本土的孤本还要多,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孤本国宝的流浪之路,敬请期待.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中国最吓人的一本古籍)

《四库全书》是否真的毁禁山海经?

四库全书由于内容太过于惊世骇俗,为了巩固清王朝的江山不得不下令将山海经列为禁书,禁止平民百姓阅读。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四库全书毁了多少书(中国最吓人的一本古籍)

《四库全书》介绍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