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锅巴的由来

锅巴的由来

发表时间:2024-05-26 20:01:20 来源:网友投稿

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了锅巴的制作。1992年我国科研人员在河南济源黄河小浪底施工区调查文物时,在河清口半坡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一陶鬲片上有一层熟食遗物(即俗称的锅巴),其厚度如纸,面积约十平方厘米,呈黄色。据专家考证,古人在刷锅前把鬲取出,经晒干后,堆积在干燥处保存下来。可见我国锅巴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锅巴是民间煮饭贴锅结成的干巴状物。四川叫“锅巴”,江西称“锅底饭”;广东谓“锅焦”;上海则呼“饭滋”等。四川曾流传“不为吃锅巴,不绕灶台转”,的民谚。过去,城乡居民都很穷困,锅巴一般不让人随意吃完。往往把锅巴积攒起来,晒干收藏,留待春荒活紧之时,充粮度饥。所以,安徽境内沿江及皖南一带有些人家吃饭时是不准吃锅巴的,他们称锅巴叫“靠山”,看作抵挡饥荒灾害日子的“依靠之山”。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