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豚通假字

豚通假字

发表时间:2024-05-26 23:48:26 来源:网友投稿

逐和豚不是通假字。但偶尔作为“异体字”出现,如《山海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

其中的“逐”是“豚”的异体字。清朝学者吴任臣的《字汇补》说:“逐,同门切。与豚同。”

(白话:逐,读“同”的声母、“门”的韵母和声调。与“豚”字同义。)《康熙字典》引用了《字汇补》的说法。但是,其它字词典均未解释这两个字的关系。

豚通假字

“豚”是会意,豚通“墩。甲骨文像一头猪,腹部还有肉(月)。金文中多了一只手,会用手捉猪之意。小篆基本上与金文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作“豚”。

“豚”的本义为小猪。如《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泛指猪。如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旧时还用“豚儿”作谦辞,在客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儿子。如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