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三天回门还是七天回门

三天回门还是七天回门

发表时间:2024-05-27 21:53:57 来源:网友投稿

在姑娘出嫁之后,一般来说呢,都是有结婚回门的这样一个环节的,而这个也是从古至今到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流传下来的结婚习俗,而不同的地方,它的一个结婚习俗所有都是不一样,那么这样的话呢,有一些地方可能是三天回门,有一些可能会是7天回门,有关于说是结婚回门有什么讲究都是不同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于三天回门还是七天回门。

一、三天回门还是七天回门

三天回门又称三朝回门,“朝”意为早上,三个早上,所以通常是指成婚后的第三天,也就是婚礼仪式举办完的后一天,比如5月22日,则从5月23日开始算起。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规定习俗不同,也有的地方在新婚后第二天去,如湖南大部分地区。

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

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二、为什么有结婚回门

1、正式的告别

三天回门,女儿女婿要给娘家父母买礼物,娘家要准备丰盛的美食招待女儿女婿,这里面有感恩父母的表达,也有父母对女儿的美好祝愿。

最关键的是:这表示女儿已经是客人了。

娘家从此是娘家,不再是女儿每日出入的“家门”,女儿要把自己的家当家,要好好过日子,不能老想着娘家,想父母。

2、感恩父母双亲

嫁女儿的心情只有亲自品尝过的人才能真切体会,要是没有“三天回门”的盼头,女儿的父母就太可怜了。

“三天回门”,不仅是对女方父母的一种抚慰,而且也是女儿向二老表达父母养育之恩的一个答谢机会。对于男方来说,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感激女方父母为自己生养教育出一个贤惠的媳妇。

3、答谢亲朋好友

回门这一天,女儿女婿不仅要给父母准备礼物表达谢意,而且还要给亲朋好友敬酒,一方面感谢各位的祝福和帮忙,另一方面正式“认亲”,从此,“大姨子”“小舅子”的,女婿就跟娘家人打成一片了。

4、小夫妻的休息日

古代人十几岁就结婚,很多事情都不太懂,大人们又不好明说什么,便想出这个法子来,让两个孩子休息休息。

趁着回娘家的机会,娘家的嫂子们打听打听女儿嫁过去的状况,传授一些闺房经验也是非常正常的。

三、结婚回门时间

回门又称“归宁”,即“回娘家”,是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回娘家省亲,参拜女方父母。斯时新郎见到岳父母,改口为爸妈,岳家要设宴款待新女婿,新女婿要献给岳父母”回门礼”、”回门钱”。

回门,有据可查的,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

至于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回门,也是遵循古俗罢了。在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三朝回门”,又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在前,返回男家时,则新郎在前,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通常情况新娘会当日返回夫家,因旧时是不允在娘家过夜的。现当代若路途远,便不太讲究这些了。

在古时候就有此风俗的记载,此习俗甚至可追溯至东周时期。

《国风·周南·葛覃》:害瀚害否,归宁父母。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

归宁的原因,在《葛覃》里已明确说了,“归宁父母”。一则是向娘家父母问安,另一原因,则相当于出嫁的女子缴的一张答卷,判卷者,是丈夫和娘家父母,是看女子自嫁人始至今,所表现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如何,是否令人满意。

不过,所谓“三朝回门”则相当有局限性了,事实上自古及今,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并非“三朝回门”,只有中原地区多如是。

很多地方,比如关外,包括北方燕地的部分地区,讲究八天回门,至今依旧;有些地方则有四天回门、五天回门、六天回门、七天回门、十天回门、十五天回门、足月回门等多种不同的天数上的差异。

那么不同地方的结婚风俗不同,他所决定的一个回门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话呢,其实大家都还是可以去遵守一些自己当地的机会丰富,如果说当地的结婚风俗也没有这样的一个要求的话呢,也都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个想法来进行决定的,并且在很多时候这样的一个习俗还是可以根据大家的一个时间进行机动的变化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