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牧竖古诗翻译和注释 《牧竖》原文

牧竖古诗翻译和注释 《牧竖》原文

发表时间:2024-05-27 22:21:44 来源:网友投稿

《牧竖》翻译

一个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每每碰见人便就会故意装得很神气。在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在牛耕田时牧童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牧竖》注释

1、牧竖:牧童,放牧的孩子。竖,竖子,男孩子。

2、持:带着,穿戴的意思。

3、蓑:身上穿的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4、笠:头上戴的斗笠,用竹篾或草编成的大沿儿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

5、气:神情。

6、傲然:高傲貌,自豪的样子,很神气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7、卧牛:斜坐在牛背上。卧,原义为躺,诗中是斜坐的意思。

8、耕却:耕完了。却,完了,结束。

9、傍溪田:溪水旁边的田地。傍,挨着,靠近。

《牧竖》原文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牧竖》如何赏析

“牧竖持蓑笠”一句描写小牧童衣着,他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逢人气傲然”一句写出牧童神情,尽管以放牧耕地为生,但是却不自卑,反而觉得很自豪。在传统的农耕文化中,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直与贫穷、卑微相伴。但此诗中的牧童却神气傲慢。因他在劳动中练出了一身本领,不怕风不怕雨,还能吆牛耕田地,所以他才那么自负“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此二句是倒装句。按着内容表达的需要,本应说成“耕却傍溪田,卧牛吹短笛。”诗人为了押韵(第二句的尾字与第四句的尾字押韵,即“田”与“然”押韵)而颠倒着说了。此两句描写了牧童的行事动作,放牛时躺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牛耕地时在溪边田头玩耍。将牧童天真烂漫、悠然自得、调皮可爱的形象描述得十分到位。

《牧竖》的创作背景

崔道融累官右补阙,后弃官避地入闽。此诗应作于其入闽隐居后,是诗人观农村牧童日常情景而作。

《牧竖》作者介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