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选16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选16篇)

发表时间:2024-06-20 13:11:20 来源:网友投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选16篇)

主要内容:“我”有一篇叫《一张画像》的作文得了奖。于是,老师告诉我是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的。过了几天,叶圣陶爷爷请我去四合院做客。我和叶圣陶爷爷谈得很融洽,眼前的爬山虎也长得很绿。

好句: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感言:叶圣陶爷爷改的多细心啊!

2、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感言:叶圣陶爷爷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3、在我的眼里,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感言:那片爬山虎长得真茂盛啊!

好词:获奖、修改、莫名其妙、递给、仔细、愣住、映入、眼帘、增添、准确性、删掉、封面、春风拂面、敬爱、评语、树立、居然、绿葱葱、爬山虎、跳跃、闪烁、光点、距离、交谈、融洽、蕴含、摇曳、庆幸、堪称楷模、模模糊糊、非凡。

读后感:作者用了由景入情的方法写本文,写出了这么好听的作文,真了不起。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

叶圣陶爷爷原名叶绍均,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我为中国有一位这样的大作家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后,更是受益匪浅、回味无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肖复兴同学受叶老先生的鼓励,信心十足,逐渐意识到作家是怎么做的,作品是怎么写的,还有做人的道理。

叶圣陶爷爷人品高尚,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平和之中包含的温暖。

我觉得我们敬爱的老师也富有叶圣陶爷爷那样高尚的品格,一丝不苟地关心着我们,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那么绿着。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也要去亲身去体会或亲身去经历,这样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我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接班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

风儿,轻轻地掠过,亭外的爬山虎,在风中摇曳着,那片清新的绿色,在云雾中缓缓流动,流入眼睛、心底。

每天下楼晨练时,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到那种爬山虎的空地。以前那里是杂草丛生,臭气冲天的土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老者抱着侥幸的心理,试着种植爬山虎——听说这种植物的生命里非常顽强,但谁都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可谁知:第二年,一开春,那里便钻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可还是没有人在意它,更不用说是给它浇水施肥了。就在人们快淡忘它的时候,它猛地窜出了一米多高,这时,大家开始注意了。于是,大家便拿来竹竿让它往上爬,再把周围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爬山虎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我也几乎每天都会下楼去照看那个小家伙。虽说每天看的都是一样的植物,但每天都会收获不同的快乐。

手里拿着照相机,寻找着唤醒快乐的景物。呀!那正长的茂盛的爬山虎!嗯!就是它了!我走到它跟前拿起照相机慢慢把镜头推进:哇!外面的叶片,被阳光晒成了深绿色,从远处看就像穿山甲那硬硬的外壳保护它里面稚嫩的新芽,给人一种层次感,每一层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急忙按下快门,“咔嚓!‘’这美丽的爬山虎留在了相机上,更留在了我脑海的最深处。

没人照顾它,它竟然长的这样茂盛,那嫩嫩的小芽,冲破坚硬的石块和土砾才长成这茂密的景象。看着眼前的爬山虎,我,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4)

今天,我重读了一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讲的是作家肖复兴回忆自己15岁那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叶圣陶先生那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品质不仅让作者感动,也让我感动。一个蜚声国内外文坛的作家,对人竟然是那样的随和,丝毫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高而盛气凌人,除此之外,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又是那么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其实我也有这种经历,那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写作,老师会经常给我指导,所以我的作文也写得越来越好。渐渐地,我的作品在报纸上刊登了,班里也有同学常常来让我给他的作文提意见。后来,我就有些飘飘然,总以为我的作文写得好,对那些找我帮忙的同学开始不理不睬了,有的`时候还嘲笑他们:“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啊?”慢慢的,没有同学再来找我了,我的好朋友也开始远离我了,我很难过,但又不知为什么。

直到我学了这篇文章,我马上就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我不该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别的同学那么苛刻,说话还不好听,难怪没有人愿意理我。于是,我就主动和同学们道歉,并和他们分享我的经验,再也不自大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5)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一篇课文,文中,叶圣陶老先生那认真、仔细的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

课文一共说了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

叶老先生修改作文很认真,在几页作文纸上画满了红色的圈、线和添加进去的小字,密密麻麻。

叶老先生修改作文十分仔细、认真、一丝不苟,还是个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待人亲切、真诚、平易近人,从来不摆大作家的架子,而是亲切地指导别人怎样写作文。

我也作者一样粗心大意。有一次,我写了《科技运动会》这篇作文,写好以后,我看都没看就摁了“发表”,结果老师一检查,错别字是成堆成堆的,文中,起码有五个“地”字成了“的”字,可真是粗心大意!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中,“我”的作文经过叶老先生的修改,变得通顺多了,真应了名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的名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6)

叶圣陶爷爷原名叶绍均,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我为中国有一位这样的大作家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后,更是受益匪浅、回味无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肖复兴同学受叶老先生的鼓励,信心十足,逐渐意识到作家是怎么做的,作品是怎么写的,还有做人的道理。

叶圣陶爷爷人品高尚,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平和之中包含的温暖。我觉得我们敬爱的老师也富有叶圣陶爷爷那样高尚的品格,一丝不苟地关心着我们,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那么绿着。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也要去亲身去体会或亲身去经历,这样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我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接班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7)

手中捧着那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仿佛已经脱离人世,转而飞进了属于肖复兴中学的回忆空间。

1963年,他正读初三,他所写的《一张画像》获了奖,而惊喜不断,叶老先生为他修改了作文,并且在那年暑假邀请肖复兴来自己家里做客,见到了叶老先生,就感受到了叶老人品和作品的平易近人,读着这文章,我的心产生了共鸣。

记得以前三年级的时候,我那时作文算是在班里写的很好的了,所以常常遭到老师的赞扬,刚开始我还是认为自己要是骄傲了,肯定作文会写的很差,但随着老师不断的赞扬我,不断得到老师的小奖状,不断地得高分,渐渐地,我心里的想法开始改变,认为自己未来肯定是个有名的作家,作文总是随便写写,便不再加以理睬,老师几次上前问我,为什么作文写的这么糟糕,我也只当是老师在变着方子让我能继续写好作文,可尽管老师再怎么样,我仍无动于衷,直到期末考,考试的作文很简单,我大笔一挥,写下了作文,写完后不再管了,当成绩出来时,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这次的作文我创下了个人的最低成绩,我看向作文,一大堆错别字,句子不通顺,整体看来,字很潦草,像鬼画幅一样,简直就是乱写一通,我无法接受这是我写的作文,那红红的数字,令我十分难受,就是那一次,我变回了以前的态度,认真的对待起作文,现在我把我写的作文都认为是我的孩子,把真心录入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作文才算是有真灵魂的作文吧。

文章中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的印象很深,那墙爬山虎是那么的有生气,即使枯了,在肖复兴眼里眼里,还是那么的绿,读了好几遍,我猛然发现,叶老先生竟是和那片爬山虎那么的相似,叶老先生在我眼中是那么的高大,年事已高的他却还在文学这方面付出,虽然我不曾见过叶老先生,但每当我读到这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文章,叶老的和蔼,亲切,对文学的执着便跃然纸上。

昨日,我看到的是叶老对文学的执着,而今日看到的则是文学的崛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至今还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顺着爬山虎的藤,我仿佛看到的是我那未来作家梦,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8)

手中捧着那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仿佛已经脱离人世,转而飞进了属于肖复兴中学的回忆空间。

1963年,他正读初三,他所写的一张画像获了奖,而惊喜不断,叶老先生为他修改了作文,并且在那年暑假邀请肖复兴来自己家里做客,见到了叶老先生,就感受到了叶老人品和作品的平易近人,读着这文章,我的心产生了共鸣。

记得以前三年级的时候,我那时作文算是在班里写的很好的了,所以常常遭到老师的赞扬,刚开始我还是认为自己要是骄傲了,肯定作文会写的很差,但随着老师不断的赞扬我,不断得到老师的小奖状,不断地得高分,渐渐地,我心里的想法开始改变,认为自己未来肯定是个有名的作家,作文总是随便写写,便不再加以理睬,老师几次上前问我,为什么作文写的这么糟糕,我也只当是老师在变着方子让我能继续写好作文,可尽管老师再怎么样,我仍无动于衷,直到期末考,考试的作文很简单,我大笔一挥,写下了作文,写完后不再管了,当成绩出来时,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这次的作文我创下了个人的最低成绩,我看向作文,一大堆错别字,句子不通顺,整体看来,字很潦草,像鬼画幅一样,简直就是乱写一通,我无法接受这是我写的作文,那红红的数字,令我十分难受,就是那一次,我变回了以前的态度,认真的对待起作文,现在我把我写的作文都认为是我的孩子,把真心录入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作文才算是有真灵魂的作文吧。

文章中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的印象很深,那墙爬山虎是那么的有生气,即使枯了,在肖复兴眼里眼里,还是那么的绿,读了好几遍,我猛然发现,叶老先生竟是和那片爬山虎那么的相似,叶老先生在我眼中是那么的高大,年事已高的他却还在文学这方面付出,虽然我不曾见过叶老先生,但每当我读到这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文章,叶老的和蔼,亲切,对文学的执著便跃然纸上。

昨日,我看到的是叶老对文学的执著,而今日看到的则是文学的崛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至今还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顺着爬山虎的藤,我仿佛看到的是我那未来作家梦,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9)

我们的校园里有许多美丽的景观,有高大粗壮的白杨树,有争奇斗艳的鸡冠花……不过在这么多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博艺楼外墙上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站在远处了望,那满墙的爬山虎既像一大面绿色的幕布,挂在墙上,又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突然,两只小鸟飞进了叶丛。一会儿飞到这里,一会儿钻到另一丛中。好像两条快乐的小鱼在海洋中尽情地嬉戏、玩耍。

走到前面一看,我这才注意到,爬山虎叶尖儿是一顺朝下的,在墙上铺的是那么均匀,没有重叠在一起的,也不肯留下一点儿空隙。

我原来以为,满墙的爬山虎一定要有几十株才能组成这么壮观的景色。可是,走近一看,那里只有两株爬山虎,找不到第三株,真是不可思议!现在爬山虎的根比碗口大多了。

爬山虎能爬到墙上去,全靠那有力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的头上都有小圆片。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那些脚,多么像蛟龙的爪子啊。

现在已是秋天了,满墙的爬山虎已渐渐枯黄,当我看着落叶纷飞,心中不由得想起来年时那诱人的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0)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我们曾学过不少叶圣陶爷爷的作品。今天,读了这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以后,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叶其文,其人产生了更深的崇敬之情。粗粗浏览了一下全文,初读之觉得这管作品只是在间接地教我们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但在次翻开书细细品读,我才渐渐品出了文章的真谛——在文学事业上,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以大气候的。作文如此,做人也如此啊!假如你做任何事都只是一时兴趣,或仅仅隔岸观火凑凑热闹,而不是遇事踏踏实实,亲历亲为。这样成功对于你也许永远只会是个梦,这样做人也难免让人觉得不实在。而不下力气,不一丝不苟,就难成大气候的这个道理绝不仅仅适用于文学事业上,这简直是我们人生座任何一件事应遵循的准则——不投机,不取巧,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陶爷爷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为作者又远大抱负而惊叹,他懂得对生活中发生的事做深层次的思考,善于把握人生中的一个个机遇,而后一步一个脚印,向自己的理想迈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2.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教学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文章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教学时可采取如下策略:

1.运用长文短讲的教学理念,紧紧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突破学习难点。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虽然重在叙事,但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领学生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资料引入、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这些句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补充课外资料、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

2.作者肖复兴在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两个故事?(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3.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4.学生交流。

5.是什么让你们有这些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回到1963年,再现当年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读文后的初步感受,了解学生的原始认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感悟文品,学习习作之道

1.叶老是怎样给“我”修改作文的?请你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2.学生读书,圈画语句。

3.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预设学生说到第3自然段。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假如你就是肖复兴,你有怎样的感受?(叶老改得认真)哪些字词给你的感触最深?

(2)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3)出示插图: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作文原稿。

在这篇1400多字的作文中,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地方多达140余处。而在这些修改中,每个标点、每个字,叶老都关注到了,像这样的修改,几页稿纸上密密麻麻的!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呢?(叶老对待文章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4)带着这种崇敬,谁来再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5)你知道吗,当时叶老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他的工作该是多么繁忙!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如此认真、细致地为“我”这样一位15岁的初中生修改作文,此时的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6)带着你的想法,再读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引入课外资料,通过图片、数字的说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叶老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4.预设学生说到第4自然的内容。

(1)大家再默默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从叶老的批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学生交流。

用字准确;长句断成短句;删除多余的字词,使句子干净、规范;用词确切……

(3)再次出示插图,寻找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老师总结:此时此刻,我们又想到了叶老在百忙之中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5)这千般感受化为一句话,谁来读读?

出示课件: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6)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温暖、舒服)带着你的感觉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利用课外资料学习,使课外资料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时,在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时,不仅让学生收获了方法,更让他们对叶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产生了崇敬之情。

5.预设学生说到第5自然的内容,出示叶老给“我”的评语。

(1)从这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家对一个中学生的肯定,帮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2)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6.刚才,我们和15岁的肖复兴一起仔细地翻看、感悟了叶老修改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按照“为什么修改、怎么修改、我的感受”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把叶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前5段的学习,让学生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三)感悟人品,学习做人之道

1.肖复兴是幸运的,他的作文得到叶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还有幸走进了叶老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请大家读课文6~10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学生读书,圈画语句。

3.读书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第9段内容。

出示课件: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亲切、认真、质朴)

(2)本文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减,原文还有这样一些描写,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补充资料)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3)读完,你又有什么收获?(平易近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与叶老见面的真实感受。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4)请继续读课文,作者看到了什么?(一墙的爬山虎)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5)在课文中,作者还写了一处爬山虎,请读一读这两段话,想想爬山虎给了你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6)学生读书,交流。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爬山虎美、有生机)

(7)这确实是一幅幅很美的画面,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种美的意境。可这美的意境仅仅是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吗?(不是)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品的完美融合!你看,作者这里描写景物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品行啊!

【设计意图】爬山虎是文章的主线,课文中几次描写了爬山虎,内涵深刻,有丰富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去想,有了感情的沉淀,形成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后,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写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义,缓缓地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加深对叶老人品的认识并产生敬意。最后通过写景与写人的写法关联,让学生学习这种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

4.叶老与“我”的故事讲完了,作者的感触更深了,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1)作者为什么说“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出示课件:作者资料。

(3)正因为有了叶老的帮助,肖复兴才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了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所以,他感慨道──

出示课件: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4)这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作为当时年仅15岁的肖复兴,在30年后回忆起这两件事,仍然觉得──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5)所以,每每回忆往事,肖复兴总有这种感觉。

出示课件: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非凡”的意义,感悟“绿”的意义,在引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幸运来自于叶老的影响,爬山虎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如同叶老为文为人的品行,永远陪伴、鼓励着我们。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2.练习用本课学过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

5.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6.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8.人教版四年级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9.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2)

在学校旁一座楼上,布满了爬山虎,从屋顶直泻到地面,密密的绿叶满铺在墙上。微风不时拂来,爬山虎便随风飘动,接连不断,好似一个又一个的波浪,凑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它们在灿烂的阳光之下错落有致,没有缤纷的花点缀其中,只有一片又一片绿得发亮的叶子,迎接每日的第一缕晨光,送走最后一抹晚霞。

爬山虎到底是怎样长到几层楼高的呢?我拨开了爬山虎的叶子。在层层绿叶之下,长着无数根粗细不一的茎,每根茎上又分支出四五根分茎。分茎的顶部如同吸盘一般,牢牢地吸附在墙上,拉断它的茎,而顶部却仍然嵌在墙中。

爬山虎,没有树干支撑,但当它刚刚冒出嫩芽时,纤弱的茎便开始攀附楼墙。楼有多高,它便攀多高,楼有多宽,叶子便覆盖多宽。永无止境,坚定向前。当狂风暴雨来临时,树木折腰,花容失色,唯有这片绿绿的爬山虎,在风雨中淡定从容,自强不息。

我忽然意识到了爬山虎的含义。它虽然没有虎的凶猛,却有着勇往直前的虎一般的精神,虽然普通,但却并不平凡,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目标,理想有多远,就能够走得多远,理想有多高,就能够爬得多高。不为挫折打倒,不怕狂风暴雨侵袭。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如今激励着我,向着理想不断努力,我坚信,总有一天,我能够像爬山虎一般,攀上理想的高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仍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目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惟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顿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但愿对大家有所匡助。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1

如奼女的秀发一样垂下,如瀑布一般流泻,如唯恐走失的孩子紧攥妈妈的手一样攀牢一面墙!一副绿绿的画,——它们便是我在叶圣陶的文字中熟悉的爬山虎。

爬山虎的绿,绿的那么深沉。那铺天盖地的绿,让人惊讶得目瞪口呆。远眺望去,就像绿色的绒毯挂在墙上。人们禁不住这绿的诱惑,纷纷拍照留念。

爬山虎的叶子有柔柔的、有硬邦的,大小不一。轻风拂过,那片贴在墙上的绿海便自由翻滚,漾起了一层层波纹,近看每一条藤,又像跳舞演员在摆弄着自己纤美的身姿,惹得我久久驻足。

下雨的日子,雨水冲洗着叶子,风儿撕扯着叶子,每一片叶却挺直腰板精力充沛,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无奈的雨珠只得顺着叶子、茎蔓流到了坑坑洼洼的土壤里。

春天,是它们最激情的季节。它们爬过窗台、越过栅栏,从这面墙翻到那一面墙,从这栋楼牵到那栋楼,不管行走多远,它的脚牢牢地抓在墙上。好像什么气力都不能将它和墙分离。

夏天,白叟们常常端着茶怀拿着棋盘来这片绿海下乘凉、闲聊、赏识风景,好不舒服!

即便是萧瑟的秋天,它依然顽强地攀在墙上,而且越长越茂,越爬越高,越爬越远。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出的坚毅和生气希望给予了我面对挫折的气力,让我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寒冬尾月里,它的叶终于禁不住寒冷的肃杀,慢慢枯萎,但藤却像铁丝网一样的粘在墙上。零星的枯叶倔强地在藤上抗争,在冬风中明示着它的不屈。枯萎的叶啊,你是在等待春天到来,再次吐露新绿吗?

绿绿的爬上虎啊,谢谢你给予我生命的启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2

风儿,轻轻地擦过,亭外的爬山虎,在风中摇曳着,那片清新的绿色,在云雾中缓缓活动,流入眼睛、心底。

天天下楼晨练时,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到那种爬山虎的旷地。以前那里是杂草丛生,臭气冲天的土地。一次无意偶尔的机会,一位老者抱着侥幸的心理,试着种植爬山虎——听说这种植物的生命里非常顽强,但谁都没有抱多大的但愿。可谁知:第二年,一开春,那里便钻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可仍是没有人在意它,更不用说是给它浇水施肥了。就在人们快淡忘它的'时候,它猛地窜出了一米多高,这时,大家开始留意了。于是,大家便拿来竹竿让它往上爬,再把四周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爬山虎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我也几乎天天都会下楼去照看那个小家伙。虽说天天看的都是一样的植物,但天天都会收成不同的快乐。

手里拿着照相机,寻找着唤醒快乐的景物。呀!那正长的蕃庑的爬山虎!嗯!就是它了!我走到它跟前拿起照相机慢慢把镜头推进:哇!外面的叶片,被阳光晒成了深绿色,从远处看就像那硬硬的外壳保护它里面稚嫩的新芽,给人一种层次感,每一层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急忙按下快门,“咔嚓!‘’这锦绣的爬山虎留在了相机上,更留在了我脑海的最深处。

没人照顾它,它竟然长的这样蕃庑,那嫩嫩的小芽,冲破坚硬的石块和土砾才长成这茂密的景象。看着面前的爬山虎,我,整理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文3

我看到了,全都看到了。

我家窗前,是一面满是爬山虎的墙。它是绿的那么耀眼,密的那么紧簇。放学回家时,每次都会途经那里。它是那么壮观、魁梧。绿,但让人看着惬意;密,但一点也不觉得乱。只见那绿叶,一片接着一片,但却又不挡光,光可以照到每一片叶子上,在阳光下星星闪闪,真的可以说是一件伟大的手工作品。不,再怎么伟大的作品,也比不上这片爬山虎的。

它生来就这么好吗?它到底用了多少努力?

这是一个暴风大作、电闪雷鸣的夜晚,天没有完全暗下来,风就起来了。

那时,爬山虎只有现在的一半高,而那场雨太大、太大了。当时的情景,雨打在窗上,只能很委曲的看清一点;路上打伞的人们,被风吹的东倒西歪;鸟儿也都在自己的窝里,蜷缩着身体,为自己保暖。

爬山虎很艰难的抓在墙上,和将被打落的命运进行抗争。它固然现在让人觉着摇摇欲坠,但它最后却能更加枝叶繁茂,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这颗坚强的心,所以才不会在风雨中死去的原因吧。第二天起来,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掉了良多,可见它在昨晚的风雨中熬过了多少磨难,但,藤依然牢牢倚在墙上,没有了多少叶子,显得单调,但仔细观察,便会在一些小小的地方发现嫩嫩的绿芽。

对啊,爬山虎在那么的暴风暴雨中都没有低头,我们也不能被一次考试失败而打倒了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4)

今天我又重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作者肖复兴15岁的时候写的,得到了赫赫有名的`叶圣陶老先生的修改,并应邀请到叶老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叶老先生的平易近人,真诚朴实,平等待人的品质让我深受感动,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近视那么的随和,使人感到那么容易接近。而且写作的态度更是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在我9岁时,就喜欢上了写作。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作文不断地在班上报上刊登了。我的“大名”也渐渐地传开了。每次上作文课之前同学们都会请我给自己的作文提点建议。渐渐地我骄傲起来,有时候还讽刺他们说“真笨。”

通过左键肖复兴的作文,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我常常对自己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刊登了几篇作文,有本事就编几本书。不行了吧!不求进取,真没出息!

现在,我无时无刻第一在提醒自己,做一个爱帮助同学的人和具有叶老先生独特品质的人。

四川眉山东坡区东坡小学五年级:王瑞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5)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风儿,轻轻地掠过,亭外的爬山虎,在风中摇曳着,那片清新的绿色,在云雾中缓缓流动,流入眼睛、心底。

每天下楼晨练时,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到那种爬山虎的空地。以前那里是杂草丛生,臭气冲天的土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老者抱着侥幸的心理,试着种植爬山虎——听说这种植物的生命里非常顽强,但谁都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可谁知:第二年,一开春,那里便钻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可还是没有人在意它,更不用说是给它浇水施肥了。就在人们快淡忘它的时候,它猛地窜出了一米多高,这时,大家开始注意了。于是,大家便拿来竹竿让它往上爬,再把周围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爬山虎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我也几乎每天都会下楼去照看那个小家伙。虽说每天看的都是一样的植物,但每天都会收获不同的快乐。

手里拿着照相机,寻找着唤醒快乐的景物。呀!那正长的茂盛的爬山虎!嗯!就是它了!我走到它跟前拿起照相机慢慢把镜头推进:哇!外面的'叶片,被阳光晒成了深绿色,从远处看就像穿山甲那硬硬的外壳保护它里面稚嫩的新芽,给人一种层次感,每一层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我急忙按下快门,“咔嚓!‘’这美丽的爬山虎留在了相机上,更留在了我脑海的最深处。

没人照顾它,它竟然长的这样茂盛,那嫩嫩的小芽,冲破坚硬的石块和土砾才长成这茂密的景象。看着眼前的爬山虎,我,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初三:赵静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8则

1.叶圣陶爷爷原名叶绍均,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我为中国有一位这样的大作家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后,更是受益匪浅、回味无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肖复兴同学受叶老先生的鼓励,信心十足,逐渐意识到作家是怎么做的,作品是怎么写的,还有做人的道理。

叶圣陶爷爷人品高尚,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平和之中包含的温暖。

我觉得我们敬爱的老师也富有叶圣陶爷爷那样高尚的品格,一丝不苟地关心着我们,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那么绿着。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也要去亲身去体会或亲身去经历,这样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我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接班人。 (王攀 )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主要讲肖复兴的作文是叶圣陶改的,我看了叶老先生的修改后的作文,又看了叶老先生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暑假里,叶老先生请我去他家做客。在我们的交谈中,我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做的。叶老先生这样的大作家竟会去改一个初中生的作文,真是让人感到惊讶。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

有一天,数学老师来讲作业,最后说:“作业全对的出去玩。”我是全对的,就向门口跑去。郑皓天求我教他作业,我为了能多玩会,就骗他说要方便,就出去玩了。

现在我想:我不应该为了玩就不教他,这是不对的。 (韦锦遥

3.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里面主要讲了肖复兴同学的作文被叶圣陶先生修改了,肖复兴很意外。暑假里叶圣陶邀请肖复兴同学去做客,作者惊讶极了。

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同学的作文认真又仔细的修改了一遍,以下几种是主要修改的地方:

1、修改错别字。

2、修改病句。3、补充句子。

4、去掉不恰当的词或句。

在才上初三的肖复兴同学面前,叶圣陶先生一点儿也不摆大作家的架子,平易近人,待人真诚,使肖复兴同学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做文。同时也知道了写作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看了作者的原文和改动后的文章,我发现我与作者有一些相同的毛病:

1、爱写错别字。

2、用词不恰当。

3、多余的话太多。

不过我一定会克服这些毛病的。

叶老先生的文采和人品都令我感动,写作讲究实事求是,做人也一样,不能容忍半点儿弄虚作假。

我想我会遵守它们,做诚实的人,写诚实的作品。 (冯思尧)

4.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里面写了叶圣陶先生帮肖复兴同学修改作文很仔细、认真。肖复兴同学到叶圣陶先生家里做客时叶圣陶先生对肖复兴同学很亲切,没有一点架子,对他有着很大的期望。

在这里面,我学到了不少修改作文的类别,如: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把长句断成短句、删去重复罗嗦的词句??

我写作文时很粗心。不看一遍就早早了事,结果有很多错别字或病句都没检查出来。本子上到处是红色的圈,框框。我今后一定要认真检查。(毛佳萍 )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5.今天,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一篇课文,文中,叶圣陶老先生那认真、仔细的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

课文一共说了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

叶老先生修改作文很认真,在几页作文纸上画满了红色的圈、线和添加进去的小字,密密麻麻。

叶老先生修改作文十分仔细、认真、一丝不苟,还是个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待人亲切、真诚、平易近人,从来不摆大作家的架子,而是亲切地指导别人怎样写作文我也作者一样粗心大意。有一次,我写了《科技运动会》这篇作文,写好以后,我看都没看就摁了“发表”,结果老师一检查,错别字是成堆成堆的,文中,起码有五个“地”字成了“的”字,可真是粗心大意!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中,“我”的作文经过叶老先生的修改,变得通顺多了,真应了名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的名言。 (浙江省义乌市香山小学四年级⑹班 骆 克 )

6.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有一些的感受。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叶圣陶老先生为他修改作文时的认真。我读完叶老先生为他修改的地方的时候,我也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真的是一丝不苟地修改了作者的作文。叶老先生的评语更是亲切、真诚,一点都没有大作家的架子。

我想到了我自己。在暑假里,我写了一篇《〈水浒传〉读后感》,然后信心十足的准备抄到暑假作业本里。上初二的姐姐让我把我的作文给他看看,她一看我的作文,马上修改起来。过了一会儿,姐姐把修改好的作文换、还给了我。我接过来一看,大吃了一惊:修改过的作文与原来的作文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所有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刘圣安)

7.今天,我们学了一篇作文,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读了后,深受感动,因为叶圣陶先生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摆出大架子,而且他改作文非常认真、仔细,非常平易近人、亲切、热情。

最让我扑入眼帘的是叶先生写的一则短语:这一篇作文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更让我知道了写作一定要真实,这样才能提高写作的要求,我爱这篇读后感。 (黄丹丹

8.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作者写了一篇作文,在征文比赛中获了奖,经叶老先生修改,要印成书,作者读了修改后的作文,不仅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这年暑假,叶老先生主动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作者懂得了当作家,要作品好人品也要好。

我读了几遍文章,感到叶圣陶先生虽然是一个大作家,但没有大作家的派头容易近人。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还知道改作文6个要点: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断成短句。

4、删掉重复啰嗦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读后,我要认真学习,不能马虎。 (陈宇倩 )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