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发现(通用18篇)
实验发现(1)
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就告诉我们许多动物都有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我半信半疑,真想赶紧验证一下。
一回到家,只见正在准备晚餐的奶奶刚要把菜叶上的蜗牛扔进垃圾桶。“哎,别扔,别扔,奶奶!”我夺过差点被抛弃的蜗牛,心想:蜗牛有没有老师说的感觉呢?此刻,它也会了解被抛弃的感受吗?会感激我的救命之恩吗?哈哈,一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发笑。于是一旁的妈妈也被我吸引过来,和我一起兴致勃勃地探究起蜗牛到底有没有感觉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蜗牛有视觉吗?
我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打开灯,让它在强烈的灯光下爬行。蜗牛一直不停地转来转去,好像很难受。过了一会,这只蜗牛居然爬到阴影里,不肯出来了!
“这难道是‘巧合’吗?”我嘀咕着!
“关掉电灯,改用手电筒照着蜗牛,看它往哪里走?”妈妈给我出主意。我挠着头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赶紧照做。三分钟后,蜗牛爬到了黑暗的地方。
“这说明什么?”妈妈问我。
“蜗牛有视觉!”我豁然开朗,高兴地手舞足蹈。
那它的眼睛在哪里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用放大镜仔细地寻找着。原来,第一对触角的顶端有两个小圆点,那就是它的眼睛。如果不仔细找,还真发现不了这双眯眯小的眼睛。
实验探究二:蜗牛有听觉吗?
我在离蜗牛5米远的地方拍手,它一点反应也没有。我走近了一些,大吼了几声,可是它仍然只顾着自己。我又走近了一点——离它只有0.5米远,又拍手又大叫,蜗牛依旧没有反应。不管我离它多近,叫得有多响,它都没有理睬我。原来,蜗牛没有耳朵,没有听觉。
实验探究三:蜗牛有触觉吗?
我用一根棉签,碰了一下蜗牛的外壳,它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难道蜗牛没有触觉吗?我又碰了一下蜗牛肥厚的腹足,它的足微微地动了一下。之后我又轻轻地碰了一下蜗牛的触角,它的触角马上缩了回去。原来,蜗牛是有触觉的,只是不同的部位触觉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刚才的实验,不难发现它的触角是最敏感的。
三个小小的实验,让我愉快地结束了美妙的探究之旅。我为自己能探究到蜗牛有触觉、视觉,却没有听觉的事实而自豪。它也驱使着我去探究更多的奥秘。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能找到与动物们沟通的金钥匙,毫无障碍地与动物们聊天呢!-
实验发现(2)
“哈哈,你失败了”“我来,我来”“你错了,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咦,是哪个班发出的声音呀?奥!原来是四(9)班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只见缪於桐先把一个大塑料罐和小纸杯、乒乓球放在桌上,调皮地对我们说:“我可以不用手就能把乒乓球从大罐子里变到小杯小里去。”同学们听了都半信半疑很是好奇,“睁大眼睛,仔细看,实验即将开始。”说完,缪於桐紧紧地握住罐子的一半地方,飞快地用手旋转着,然后不快不慢地拿起罐子放在纸杯上,时间掐得刚刚好,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放在罐子上面的时候,乒乓球突然落了下来,还在纸杯里表演了漂亮的几个旋转。台下的同学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紧张得都屏住呼吸,教室里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随着乒乓球漂亮地落入杯中,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对缪於桐佩服得五体投地,啧啧称赞,果然是乾坤大挪移呀!
“有没有人愿意上台试一试的。”同学们听到缪於桐的邀请,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勇气上台,我不服气地想:“不就是腾空把乒乓球放进去吗?这有何难?”于是,我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非常自信地拿起罐子把乒乓球放进去,然后使劲地转呀,转呀,只见乒乓球腾起了一点点,我就着急地把罐子拿起来迅速地往纸杯上放,可是乒乓球一点儿也不给我面子,我想让它跑到小纸杯里去,它却偏偏和我唱反调,还没等我放到上方,乒乓球“砰”地一声落地了,台下立刻传来同学们议论纷纷的声音,我紧张得冷汗直流,双腿都在哆嗦,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我的手完全不听指挥,顿时,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心想,原来这个事实并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啊!旁边的缪於桐好像看穿我的心思,对我眨眨眼悄悄地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加油,你一定可以的!”听到好朋友对我的鼓励,于是我又充满了信心。俗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第二次实验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变得格外的仔细了,我仔细地回想着之前缪於桐的每一个动作并模仿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乾坤大挪移”终于也练成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同学们看到我成功了,于是都跃跃欲试,钱鑫宇幸运地被邀请上台表演,也许是太紧张,也许是经验不足,也看乒乓球就要落下去的时候,“碰”的一声,调皮的乒乓球从纸杯边滑出来,实验失败了。
通过这个实验,缪於桐告诉我们乾坤大挪移的原理:这个乒乓球它是靠离心力才上升,因为只有一个物体它失去了地心引力就会浮起来,这就是离心力。看来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啊!
实验发现(3)
我们今天开始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单元,课后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课外实践题:测量生活中一个不规则物品。
回到家,我找来一块石头,我拿着尺子横着量、竖着量都不行,哼,不管你了,我有些失望,看起了《世界名人传》。看着看着,我看到了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的一个助手要求一个灯泡的体积,怎么也求不出来,爱迪生就把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到进一个量杯里,有多少水,就知道了灯泡的体积。哎?是不是可以用水来测量石头的体积?我找来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10厘米的酸奶盒,把顶盖剪掉,这样酸奶盒变成了一个长方体的容器,先在里面装了5厘米高的水再把石头放了进去,这时水增高了2厘米。哈哈,求出来了!用长的6厘米乘以宽的4厘米再乘以多出的2厘米高等于48立方厘米,这就是石头的体积。
这件事不但让我求出了石头的体积,还让我明白了通往正确的路不止一条。
实验发现(4)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从中,我们都学到了许多科学的奥秘。
顾老师首先拿出了蜡烛、盘子、硬币、红水、玻璃杯。然后把硬币装在盘子里,让大家猜一猜会是怎样的实验。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是把蜡烛放在水里,用杯子盖住,蜡烛就不会熄灭。我心想:可能会灭吧,因为杯子盖住了蜡烛,里面就没有空气了。
在我们纷纷讨论的时候,顾老师开始做实验了。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顾老师首先把蜡烛轻轻地放在水里。然后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再小心翼翼地把杯子盖上。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那根蜡烛。就在这时,蜡烛慢慢地熄灭了。我以为结束了,可没想到,盘子里的红水竟然一点一点地向杯子里上涨。顾老师拿了直尺量了量,杯子里的水竟比盘子里的水高两厘米!“太不可意思了!”我惊讶地说。在同学们再三要求下,顾老师又做了两次,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顾老师才告诉我们。原来,火在燃烧时和人一样需要氧气。当玻璃罩住它时,里面的空气也会一点一点地流失。所以蜡烛会一点一点地熄灭。这时,外部的空气通过大气压就将水压到杯子里,这就是咱们看到水自动往杯子里钻的原因。
科学真神奇呀!
实验发现(5)
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就告诉我们许多动物都有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我半信半疑,真想赶紧验证一下。
一回到家,只见正在准备晚餐的奶奶刚要把菜叶上的蜗牛扔进垃圾桶。“哎,别扔,别扔,奶奶!”我夺过差点被抛弃的蜗牛,心想:蜗牛有没有老师说的感觉呢?此刻,它也会了解被抛弃的感受吗?会感激我的救命之恩吗?哈哈,一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发笑。于是一旁的妈妈也被我吸引过来,和我一起兴致勃勃地探究起蜗牛到底有没有感觉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蜗牛有视觉吗?
我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打开灯,让它在强烈的灯光下爬行。蜗牛一直不停地转来转去,好像很难受。过了一会,这只蜗牛居然爬到阴影里,不肯出来了!
“这难道是‘巧合’吗?”我嘀咕着!
“关掉电灯,改用手电筒照着蜗牛,看它往哪里走?”妈妈给我出主意。我挠着头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赶紧照做。三分钟后,蜗牛爬到了黑暗的地方。
“这说明什么?”妈妈问我。
“蜗牛有视觉!”我豁然开朗,高兴地手舞足蹈。
那它的眼睛在哪里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用放大镜仔细地寻找着。原来,第一对触角的顶端有两个小圆点,那就是它的眼睛。如果不仔细找,还真发现不了这双眯眯小的眼睛。
实验探究二:蜗牛有听觉吗?
我在离蜗牛5米远的地方拍手,它一点反应也没有。我走近了一些,大吼了几声,可是它仍然只顾着自己。我又走近了一点——离它只有0.5米远,又拍手又大叫,蜗牛依旧没有反应。不管我离它多近,叫得有多响,它都没有理睬我。原来,蜗牛没有耳朵,没有听觉。
实验探究三:蜗牛有触觉吗?
我用一根棉签,碰了一下蜗牛的外壳,它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难道蜗牛没有触觉吗?我又碰了一下蜗牛肥厚的腹足,它的足微微地动了一下。之后我又轻轻地碰了一下蜗牛的触角,它的触角马上缩了回去。原来,蜗牛是有触觉的,只是不同的部位触觉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刚才的实验,不难发现它的触角是最敏感的。
三个小小的实验,让我愉快地结束了美妙的探究之旅。我为自己能探究到蜗牛有触觉、视觉,却没有听觉的事实而自豪。它也驱使着我去探究更多的奥秘。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能找到与动物们沟通的金钥匙,毫无障碍地与动物们聊天呢!
实验发现(6)
叮,叮,叮,上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快地跑进教室上课。
老师站到教室门口,我看见她手里面拿着一包盐、一杯水、一个鸡蛋,还有一根棍子。
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师说:“这是一节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课。”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兴奋。老师还说:“我要用这些工具让这个鸡蛋在水里漂起来。”同学们听了都不相信,只有老师信心十足,提醒我们别不相信,仔细看。
老师拿着杯子,往里面倒了30毫升水,再放一点盐,将鸡蛋放到水里,再用棍子摇了一小会儿。鸡蛋果然慢慢地漂浮起来了。哇,真的好神奇!
下课后,老师让我们回家自己也做一下这个实验。
一放学,我找来工具,开始做实验。一开始,我学着老师的去做,可怎么也不能让鸡蛋漂浮起来。后来,我不停地加盐,充分搅拌。鸡蛋终于漂浮起来,我想到了老师以前教我们的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想,科学家们发明东西也是经历过一次次失败,又不断地练习才取得成功的。所以,只要认真去做,都会成功的。
实验发现(7)
我们早就听说这个星期有科学课了,这可把我们给乐坏了。随着“叮咚,叮咚!”的上课铃声,谢老师笑眯眯地眨着眼睛有模有样地走了进来,她神秘地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实验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声音震耳欲聋,连一楼都听得见。老师又笑嘻嘻地说:“那你们认为纸杯可以烧水吗?”顿时,同学们马上分成两大派,一是同意派,二是反对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来,像把教室炸开了锅一样。
“安静!”老师温和地说,“既然同学们意见有分歧,那么,就让我们亲手做一下实验,事实胜于雄辩嘛。”说完,老师就让我去女洗手间装一杯冷水。之后,我看见老师从讲台抽屉里拿出了所需要的实验用品。只见老师右手拿着蜡烛,左手拿着打火机,一眨眼,又拿出了两个纸杯。
实验开始了,老师把苗条的打火机点着火,把一根瘦小的蜡烛点燃,蜡油一点一点滴下来,就像一个伤心的小女孩掉下了眼泪。然后把刚刚装的冷水倒进纸杯里,再把纸杯放在比火焰高一点的地方。十五秒过去了,纸杯没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纸杯底下有一点黑了。三十秒过去了,纸杯下面全黑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想:“肯定不会烧到我们。”
这时,另一个同学说:“惨了,要烧到我们了。”于是,有几个同学蹲下观察,而我们却还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纸杯。一分钟过去了,然而纸杯还没有被烧坏。两分钟过去了,纸杯下面开始冒烟了,再看看水上,已有一串串“珍珠”冒出来了。这时,我们才肯放下纸杯,摸摸水,水竟是热的,而且味道也简直跟烧开的开水是一样的。
老师告诉我们原因:“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度,纸的燃点比水的沸点高很多。热量会通过纸杯传到水中,水冒起泡,烧开了,纸杯也不会被烧破。”
哦!原来是这样。“叮叮!”“叮叮!”一束束阳光照进来,下课了,可我还是不太明白。看来我以后要多读科技书,多增加我的课外知识量。
实验发现(8)
今天课上的“摩擦起电”的实验让我发现了生活中的奥秘。在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拿一张纸撕成纸屑,越小越好,我们迷惑不解的看着老师。老师让我们用笔杆在毛衣上或头发上,来回摩擦然后放到纸屑上,此时只见纸屑竟然吸在笔杆上了,我们问原因但老师让我们自己找答案。
回到家后,我就开始翻阅书籍,想尽快找到答案。看的我两眼昏花的时候,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找到结果,原因是摩擦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会产生静电,正电荷触碰到和自己相符的负电荷,两者会相互吸引。当与自己不符合的时候,会相互排斥。这才让我想起来老师还说脱衣服的时候能听见“啪啪”的声音,原来这也是静电所造成的。
这次发现让我懂了,要善于发现、善于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实验发现(9)
记得小时候的一天,爸爸和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段文字,内容大概是这样的:用纸做成的“锅”能把水烧开。我看了哈哈大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你看连写书的叔叔阿姨也会犯糊涂呀!纸怎么能当锅来烧水呢?”我的“老顽童”爸爸说:“不如,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说干就干,我找来了铁丝,爸爸找来了夹钳,搭成了一个架子,又找来了一张白纸折叠好了当“锅”。爸爸往“锅”里装了水,小心翼翼地放在架了,我又找来了一根蜡烛,爸爸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着了。实验开始了,说实话,刚开始我对这次实验的成功不抱有希望,因为我想用纸折的盒子怎么能烧水呢?水还没开,纸盒估计就破了。两分钟过去了,纸锅并没有被烧坏,只是锅底有些发黑,过了几分钟,我用手沾沾水面,哇!已经有点热了,又过了几分钟,奇迹发生了——水沸腾了起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我又把“锅”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真的没有破。
实验成功了,我的好奇心更重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纸锅烧得起来水呢?我赶紧一头钻进书房,翻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哦,原来是温度在起作用,纸的燃烧度是130摄氏度,而水沸腾点是100摄氏度,热量全被吸收了,纸当然燃烧不起来啦!
这个小实验,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呢!
实验发现(10)
暑假班的科学色拉酱课终于开课,今天,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了吸引力和水的表面涨力,并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过程。
第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今天要做关于吸引力的实验,还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有吸引力,我们都回答了,是“磁铁”老师说我们回答的很对,但我们今天要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证明那个东西有吸引力。首先,老师让我们在杯子里倒上半杯的水,然后,把一个矿泉水瓶盖放在杯子的中央,我惊奇的发现,瓶盖被吸到了杯壁上,这时,老师就问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猜着回答说:“因为杯壁有吸引力?”老师回答说:“对的”接着,老师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加满,我们也学着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加满,瓶盖立刻“飞”到了水中央,然后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水的表面涨力。”这个实验中,让我知道了,世界上不是只有磁铁才有吸引力,原来还有很多东西也有吸引力。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受益无穷,以后一定多参加这种实验课。
实验发现(11)
“今天我来给你们做个小实验。”只见我们的班长迈着轻快的步伐,带着自信满满的笑容,昂首挺胸地走到讲台上,开始介绍今天的实验。
“我们眼中司空见惯的常事,可能隐藏着神奇的秘密,只有不断探索发现,勇敢探知自己曾经认为不可能的秘密,才能发掘世界的神奇。”这句话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难以忘怀,正当我沉迷在自己的意海时,班长突然发话,我的耳朵立马竖尖了,生怕漏过一丝重要的信息。只见他扫视了整个班级一遍,就开始介绍自己带来的实验,原来,他是把一个塑料杯中放进一个乒乓球,倒放在桌面上,快速旋转塑料杯,平常,我们将它快速转动,从来没有注意观察转动达到一定速度时,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而今天他竟然要将倒置塑料杯中的乒乓球悬空转移到另一个塑料杯中,这想法不禁令我们大吃一惊,大家都在思考它的原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班长终于要开始实验了,大家的目光全部集中在班长那灵巧的手上,呼吸变得极其轻微,一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到大家怦然加快的心跳声。
只见班长卯足了劲儿,杯子越转越快,越转越快……“快要成功了,加油!”我们全部屏住了呼吸,心里暗暗为班长加油,突然,沉默已久的四九班像被闪电击中了一样,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惊奇叫声。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班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塑料杯中的乒乓球腾空转移到了另一个杯中。成功了!我看得目瞪口呆,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纸杯里的乒乓球,我揉了揉双眼,简直不敢相信刚刚发生的事,正当大家准备再一次发出惊喜的尖叫时,班长用亲切的话语说道:“有没有人想亲自感受一下的?”教室里立马高高举起了几双小手,他们都信心十足,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见班长首先叫了几个人上来,他们都把脸转得通红通红的,像个大苹果,可他们最终都失败了,我心里十分自信已经失去了七分,手自然也放下了,最后一位杜晨也真是幸运,领悟到了陈老师话中的奥秘,成功完成了实验,大家都为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只有达到足够快的转速,才会产生足够的离心力,杯子高速转动,乒乓球在杯子里着做圆周运动,才让乒乓球被杯子吸住一样,有机会将它转移到另一个杯子里。
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离心力与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处小细节都隐藏着巨大的奥秘,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事,探索曾经认为的不可能!
实验发现(12)
倒满了水的杯子往里放东西,水会溢出来吗?当然了。你一定会肯定的回答。不过,我要告诉你:放满满一杯子的曲别针,水也绝不会洒出来。
我做过一个很奇妙的小实验:首先,把杯子里倒上水。当水就要溢出来时,再停止倒水。接着,我拿出了一盒曲别针,把曲别针一个、一个地往里放。我本以为,放进去水就自然流出来了。可是,曲别针笔直地跳进水里,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于是,我又加了把火,继续往里放曲别针。从一开始的一两个,到五六个。不管我怎样放,水面总是“风平浪静”。我感到奇怪了:为什么水不会溢出呢?
我脑袋里立刻飞来了无数个答案。水的表面张力?曲别针是空心的?曲别针小?我一个又一个的否定了。想来想去,我头都快胀大了,可就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我想,或许它蕴含了一些科学知识;或许这只是巧合罢了;或许曲面针有神奇的魔力……但是,有一点我相信:水一定是个神奇的精灵,我们能发现它许许多多的奥秘。也许将来我了解了水的奥秘,水的谜团便会一一解开。
这个实验,让我有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双勤于实践的手。
实验发现(13)
一天,我看电视上有一个人见电视节目里做了一个挺有趣的实验,挺有趣的,于是。我为了验证这个实验,跟着电视上重新做了一遍。
我先把苹果切成片,然后,我拿来一个盘子,在里面放了点盐,接着我又放了一点开水,最后,我把苹果放在盘子里。开始等待30分钟。一分钟,两分钟……10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在我等待的过程中,我一直盯着盘子里的苹果。时间到了,我拿出盘子里的苹果,咬了一口,发现味道比以前更甜了。然后,我左思右想,到底因为什么能让苹果更甜呢?我猜测,肯定是盐化成盐水导致的。
于是,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原来,苹果细胞中的水分扩散到盐水中(盐水的浓度比较高,水就会流出),所以苹果的糖含量升高,会更甜,还有苹果中的一些酸性物质也会渗出,苹果中的酸性物质就会减少,就会变得更甜。
通过了这个实验,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处处留心,善于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就一定能有新的发现。
实验发现(14)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朋友做实验,实验的名字是一一一滴水的动力。
我原本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后来,我翻了翻《科技活动》。原来是这样的:在吹塑纸上画一条“小鱼”,剪下来,然后在它的中间开一个圆孔,再剪开一条“水道”与鱼尾相通,这样就行了。
我又往《科技活动》书上看了看,原来还有啊,还需要准备这些材料:一盆水、油和滴油的滴管等。
第一步,把准备好的一盆水拿出来;第二步,把剪好的“小鱼”轻轻地平放在水盆里;第三步,用滴管吸一滴油在里面;第四步,小心翼翼地把一滴油滴在圆孔里,这样就行了。
可是,我一直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滴一滴油到水里纸鱼就会游起来呢?我用手机查了查资料,原来,把油滴到水中后,水就变得光滑起来了,这样,光滑的水就使纸鱼游起来了。
科学实验既学知识还有趣。
实验发现(15)
今天,老师神秘兮兮地来到教室,手里提着一个袋子,老师说:“我带了几个秘密道具,要跟大家做个实验。”同学们议论纷纷,都很是好奇。
实验开始了,老师拿出打火机、墨水瓶、盘子、筷子、玻璃杯、蜡烛和小杯子,道具还蛮多,老师要做什么实验呢,我暗自想着。首先老师小心翼翼地拿起打火机点燃了蜡烛,然后把蜡烛慢慢地放在盘子里,再将杯子里面的水倒在盘子里面,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的动作,生怕错过某个精彩的环节。接着老师拿起墨水瓶打开瓶盖,把那根筷子在里面点了几滴墨水,同时在盘子里面点了点墨水,墨水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才一下去,这些水马上变成了黑色,蜡烛在水上飘呀飘,像一盏在海上的孔明灯,火苗在不断地闪烁着,好像精灵在跳舞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拿起玻璃杯完全地罩住蜡烛,此时火苗渐渐的,越来越小,最终蜡烛灭了,突然盘子里的水慢慢地涌入到玻璃杯里面。太神奇了,同学们有的伸长脖子看实验,有的在位子上思考,还有的交头接耳。大家都疑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呢?最后老师把原理告诉了我们:当玻璃杯把蜡烛完全罩住时,玻璃瓶子里的氧气因为被消耗完了,里面的压强比外面的压强小了,所以就把玻璃杯外面的水吸进来了。真是一次神奇的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课,我明白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生活中处处是学问。
实验发现(16)
上课了,科学老师拿着一大堆东西:清水、盐水、鸡蛋、水杯,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科学老师说:“今天做一个实验,大家请注意看。”实验开始了,科学老师将清水和盐水各倒进了两个水杯,把两个鸡蛋放进了清水和盐水里,清水里的鸡蛋一下子沉到水底下,而盐水里的鸡蛋晃了晃,也沉了下去。科学老师有些紧张,同学们失望极了。科学老师又放了几勺盐,盐水里的鸡蛋又浮了起来。实验结束了,科学老师对大家说:“鸡蛋浮起来和沉下去是因为清水和盐水的比重不同,鸡蛋的比重比清水比重重所以沉下去。鸡蛋的比重比盐水的比重轻,所以鸡蛋浮起来了。这件事深深印在我心里,我觉得自己爱上了科学,爱上了科学小实验!
实验发现(17)
在广州大学城,有一个著名的场馆,叫:广州科学中心。在那里,你会见到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次,我也去了那里。
在广州科学中心里,有很多主题馆,可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实验与发现”这个主题馆。
我们走进了“实验与发现”这个主题馆。一进入这个主题馆,一个个科学原理,一个个实验装置映入眼帘。我马上跑入场馆,去参观里面的“科学”。
我先看到了场中央的傅科摆,据说就是这个大家伙证明了地球在自传呢。随后,我有看到了混沌摆、伽利略的船、爱因斯坦的火车、模拟太阳系自传原理… …
“请各位观众找好自己的座位,电磁舞台即将开始。”这个声音在场内响起。
我心想:哈!这次还挺幸运的,赶上了电磁舞台这个剧场节目。
我找好了座位,坐了下来,这时,主持人已经站到了舞台上“欢迎来到电磁舞台,现在,第一个节目是:怒发冲冠。我会随机选择几位观众,上来的观众的头发将竖起来。”
于是,主持人随便点了两位长头发的.观众上台,她们扶着舞台上的铁杆,一会儿头发就竖起来了。
主持人说道:“在这个舞台上,会产生正负电子,他们会到头发上,带动头发往上,因此,她们的头发就会竖起来了。现在,开始第二个节目,在这个节目中,观众将近距离的接触到闪电。”
主持人又点了几名观众上去。这时,场外降下来一个大大的银幕,只要是有一点逻辑思维的人都会知道,这时为了不让闪电到场外。几名观众进了一个球形的保护罩。
“滋滋滋滋滋,,, ,,,”这个声音越来越大,紧接着,闪电出现了!这真的是闪电,在舞台的中央有一个机器,这个机器将高压电转换为了闪电。闪电发出的“射线”越来越大,可在安全球里的观众却安然无恙。
这个节目结束了,主持人上来,说道:“刚才这几位观众站在了安全球里,这个安全球能将外来的电压降到零,因此他们就可以在里面触摸闪电。工人们在装电线或一些用电量大的大型工程里都需要用到这个安全球。好了,电磁舞台节目现在结束,感谢你们的观看。
这次的“场馆之旅”真让我大开眼界啊。
实验发现(18)
我把红绿豆洒在桌子上才分了几个,我就不耐烦了生气地拍了一下桌子。这时绿豆全都落到了地上,红豆大部分在桌子上。我便很容易分开了。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红豆为什么没有滚下去?我对这一现象十分好奇。
到了晚上,我急急忙忙吃完饭,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事情的原因。我拿出一些红豆和一些绿豆重新把它们弄乱,全部洒在桌上,这时它们还是有秩序地分成两队,不乱阵脚。“会不会是茶几太滑了,滑下去的呢?”我这样猜想着。
于是,我便把红绿交替的豆子倒在了布满小石子的一片土地里,它们依然是那样“互不侵犯”各回各家。我被这一现象惊住了。
突然,它们的形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随手拿起一颗红豆和一颗绿豆,互相比较了一下。发现:原来红豆不是圆的,绿豆是圆的。当我把它们洒在一起时,由于绿豆是圆的,所以落到地上,红豆不是圆的,所以才只有一小部分落到地上。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秘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