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半枝梅的历史

半枝梅的历史

发表时间:2024-07-07 03:33:58 来源:网友投稿

“半枝梅”,又名宋时梅,位于和县功桥镇考塘村丰山杜自然村中央,此梅由北宋人杜默所植,迄今千年。据《直隶和洲志》《历阳共录》记载,杜默字师雄,生于公元1019年,卒于公元1081年,历阳(今和县)人,进士出身,少年时求学于石介(字永叔),游于齐鲁,常与欧阳修、石曼卿交往。石曼卿之诗欧阳修之文,杜师雄之歌,并称三豪。杜师雄晚年落魄,益纵酒文章,隐居后著有《诗豪集》一卷,植梅于丰山脚下。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慈利刘长城和学使来筠闻丰西有宋时梅,于是前往观之,刘长城以“三豪”梅之名建梅豪亭。现存梅一株名曰“玉蝶”,株高6.8米,枝平展直径5.6米,枝干铁色,每年深春开花,花小呈红色,因往往半边开花,故百姓称之为“半枝梅”。又据传明末清初戴重之子画家戴本孝到这里赏梅。一次他乘兴挥毫,可怎么画也不满意,直到红日西沉,夜幕低垂,突然一钩新月从厚云层中钻出,撒下一轮清辉,百枝摇曳,戴本孝匆忙展纸运笔,刚刚画了半枝月亮又钻进云层,他只得半枝梅稿,因深得时人欣赏,从此闻名遐迩。1982年、1992年县两次拨款重修围墙,重建梅豪亭,梅亭均在,已被县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纳入和县旅游整体规划开发。最近有学者考证,宋人记载本朝共有三个杜默:一是濮州杜默,字师雄,石介的学生,与石延年、欧阳修并称“三豪”;二是和州杜默,见于洪迈《夷坚志》,累举进士不中,于是跑到乌江镇霸王庙痛哭一场,感动得泥塑的霸王神像都为之流泪。这一故事明代末年以来被编入戏剧,广为流传,影响很大。三是湖北汉川人,著有《用城记》,见于刘斧《青琐高议》。其中前两位清朝康熙以来混作一人,贻误至今。今和县丰山杜所说杜默(字师雄),实为山东人。具体见程杰《宋代杜默生卒、籍贯考及其作品辑佚》,《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程杰《濮州杜默、和州杜默及其手植梅考》,《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