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个名人暂时失败,后来又获得成功
有那个名人暂时失败,后来又获得成功,有那些名人在失败中站起来,从而获得成功?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著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美国奥运英雄:威尔玛·鲁道夫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3枚金牌。这个奥运传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时候因为肺炎和腥红热,引发高烧造成小儿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缩无法走路,必须靠著铁架矫正鞋才能勉强行走。11岁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铁鞋才能勉强跟着别人走路。11岁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铁鞋脱掉,打赤脚跟着她的哥哥们打篮球玩耍。到了12岁,她已经完全摆脱铁鞋。脱掉铁鞋之后,她的运动天分逐渐发展开来,才4年的时间,在16岁那一年,入选美国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短跑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在个人专案200米未能进入决赛,但是她是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成员,为美国队夺得了铜牌。她获得田纳西州州立大学运动奖学金,进入大学就读并且再度受训,顺利入选美国罗马奥运会代表队,共获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项比赛金牌,都是以极大差距领先对手。因为她的跑步姿态轻盈美妙,步伐协调,被义大利人誉为“黑羚羊”。1962年她退出田径比赛,开始教师生涯和教练职业,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于培养年轻运动员。1994年11月12日,这位“黑羚羊”因脑癌病逝,享年54岁。1983年,她入选美国奥运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国体育奖。2004年7月14日,美国邮政为她发行一枚纪念邮票。这枚邮票面值为0.23美元,一版20枚,发行量为1亿枚,这是美国邮政的《杰出美国人物》系列邮票2004年版邮票,也是这个系列的第5枚邮票。史蒂芬.霍金当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找了很长时间,只能找到繁体字的,不过基本上也看得懂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于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着轮椅逐页去看。霍金一生贡献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D.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援率,创下历史记录。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援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罗斯福扯起美国之帆1945年4月12日,一位现代历史上的巨人与世长辞,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雅尔塔会议结束后两个月,身心疲惫的罗斯福在佐治亚温泉休养时,悄然逝去。■架双柺登上总统宝座1882年1月3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在纽约哈得孙河畔一个显贵的家庭里。命运赐给他的是英俊的容貌、善良的性格和聪明的天赋。他14岁进入著名的格罗顿公学学习,四年后来到哈佛大学,并于1901年加入共和党人俱乐部,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也正是这一年,他的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罗斯福决心仿效堂叔进入政界,并在1910年找到了一鸣惊人的机会。他打算竞选纽约市参议员,但却是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出现。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身为共和党人的总统叔叔时,对方怒而骂道:“你这个卑鄙的兔崽子!你这个叛徒……”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改变前进方向。他乘着一辆红色的汽车,每天进行十多次演说,最终当选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在任七年,表现杰出。1920年,罗斯福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虽然此次竞选失败了,但他的作为政治新星的光芒却未曾削减。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这个39岁的男人迈上政治峰巅的脚步。但是无情的灾难就在这时降临。1921年夏天,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1924年,他又拄著双柺重返政坛,并在1928年成为纽约州州长。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视窗》、《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多次失败之后才获得成功的人有哪些史玉柱从中国第八富,直接变成中国最穷的人负债2亿多,在用脑白金东山再起
希特勒起初为什么会获得成功?为什么后来又失败了?希特勒德国失败的10大原因第一:德军在西线战役时没有歼灭敦克尔克的30万英法联军,使之成为日后盟军反扑的中坚力量。第二:德国的资源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战争消耗。第三:德国没有在战争初期消灭英国皇家空军,导致德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败,海狮计划的泡汤,致使德国在今后处于和一战时期同样的两线作战的泥潭。第四: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使一直处于孤立主义中的美国觉醒,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唤醒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和工业实力。第五:德国没有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一年将苏联击败,使德军与苏联陷于长期的拉锯战,苏联国土辽阔有着极大的战略纵身,人口众多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德军只有在战争的第一年战胜苏联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第六:如果就算没有在第一年击溃苏联,但是可以迅速攻占莫斯科这个苏维埃政权的心脏,就会对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产生极大动摇。但是由于希特勒对战局的错误指挥,没有听取古德里安的先攻打莫斯科的意见,而是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大军攻打基辅再打莫斯科,使德军浪费的两个月的宝贵时间,等到德军在回师莫斯科的时候德军的士气以大打折扣,装甲部队也有大量损失,在加上冬季的来到,朱可夫已经在莫斯科正面建立了一道纵身100多公里的防线。使得德军丧失了在战争初期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时机,等德军到达莫斯科城下时以是强弩之磨。第七:德国最高统帅部对盟军到底是在诺曼底还是加莱登陆的判断失误,将盟军的登陆地点判断成加莱导致对诺曼底地区防守的空虚,所谓的大西洋壁垒更是与戈培尔所吹嘘的相差甚远,使盟军轻易上岸。第八:盟军登陆后,由于盟军绝对的空中优势,致使德军的4个装甲师没有及时赶到诺曼底海滩。第九:德国最高统帅部对德军反击的4个装甲师的部署存在严重失误,希特勒将部队部署在距诺曼底海滩数十公里以外的内陆地区,而且这4个师的调动必须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使得德军的装甲部队丧失了最佳的反击机会。第十:德军阿登反击的失败使德军丧失了其所有的装甲部队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首先我个人认为,战争的成败(尤其是现代战争)与政治因素联络是并不紧密的,二战德国的战败亦是如此。1、希特勒是军盲希特勒仅仅在一战中当过一段下士,对战略战术没有任何研究,二战中做出的决定全部来自建议,军事计划的选择也全部来自他的将领们。他并不明白每种战术的物质支援需要与应用方法,也不明白其战略决定的意义所在——比如说,攻法战役后没有设法攻占英国,不给北非的隆美尔足够的补给却要求其死守……这导致了他对战将们的态度,并注定了他的失败。2、希特勒过分自信,疯狂独裁如果希特勒知道自己是个军盲,我想他会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他的统帅们的。但是他却以为自己是天才,以致到后来攻苏时所有(包括前线的)行动计划及变更都由他一人作出,搞得他天才的战将们无所适从,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为此他还专门养了一群最高统帅部人员,这些人都是思想保守的高阶军官,对希特勒唯命是从。在前线的和陆军参谋部的将军们向希特勒提出建议和反对时,这些人都会一致的支援希特勒的计划,让这些战将无功而返。这些人的奉承更助长了希特勒高傲自大的心理,以致于战争最后希特勒盲目而天真地制定了那么多必败的军事计划。3、对陆军总参谋部及前线战将战术计划的疯狂干涉这点是由以上两点共同导致的。军盲希特勒不明白:一个不去前线的统帅,能做的只有控制整个战局即制定战略,前线战将是最能把握战场每个部分的人了。他们能够灵活的改变战术,争取最大程度的胜利。而希特勒的战将们又是二战时战略思想最先进的一群人,他们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但是希特勒经疯狂到干涉前线战将的行动!首先这个后方人员不会清楚的了解前线的兵员、补给和敌人等各种情况,其次他得到的讯息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都已经是过时的了,做出决定再下达到前线,就完全过时了,让人无法执行——而元首的命令又是必须执行的,这就是德国的战争机器反应迟缓,注定了其失败。4、临时变更作战计划,不合理分配兵员,违背闪击战原则这点主要体现在攻苏战役中。首先希特勒把大军分成三路,想三路并进,这犯了用兵之大忌也就是兵员分散。在北方仅分配了20多个师就想去进攻要塞列宁格勒,之后成为消耗战,不断投入兵员,这就违背了闪击战集中兵力突袭的原则。而中路攻势正猛时却拖延对莫斯科的进攻,这无疑又给了苏联喘息的机会——而德国是打不起消耗战的。变更制定好的计划弊端是很多的:第一,把中路优势兵力拆到南北两路,造成部队转移大量浪费资源和时间,而且转移途中情况复杂,不容易组织和指挥军队。而在42年的斯大林格勒
获得成功的要素有那些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二、有一个顽强的自信心三、有一个坚韧的毅力四、有一个得当的工作方法五、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麻烦采纳,谢谢!
获得成功的方法有那些如果你还是一个学生,那么你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去学习一些在你人生中有用的书(在大学你就应该有了人生的规划,所有你要看什么样的书已经是必然了。)更重要的是你要去参加社会活动实践中去,把你的所学即所用,为你在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多看关于企业成功的讲座,去学习他们的管理思想,方法,理念。做人要讲信用,有几个真挚的朋友。。。这些都是我们成功必要的条件。
一直依赖一件东西获得成功,没有那个东西就失败的那句古语叫什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次试验获得成功。这次试验没有不成功.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有那些名人失败后又成功的人(具体文字)1998年,第11届富士通杯,22岁的常昊第一次打进世界大赛的决赛,对手是比他大一岁已经7次夺得世界冠军的李昌镐,结果常昊负;2000年,再次打入第13届富士通杯的决赛,负于李昌镐的师傅曹薰铉;2000年,第4届应氏杯决赛,对手还是李昌镐,常昊1∶3再尝败果;2001年,第6届三星杯,常昊半决赛以2∶1战胜李昌镐打入决赛,完成了一大突破,决赛遇到的对手又是曹薰铉,常昊痛失好局,1∶2惨败而归;2002年,首届丰田杯决赛一盘胜负中,常昊不敌李昌镐;2005年,刚刚结束的丰田杯决赛,最后一盘,常昊大好棋局被天才少年李世石逆转,最终1∶2饮恨;2005年,第五届应氏杯决赛,常昊3∶1战胜崔哲瀚,登顶冠军宝座!在研究防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过程中,乔纳斯·索尔克博士先后经历了200次失败,第201次实验终于研究成功,彻底结束了脊髓灰质炎对人类的肆虐。事成之后有人问他:“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你是怎么看待先前的200次失败呢?”索尔克博士回答说:“在我的一生中没经历过200次失败,前200次尝试却增加了我的经验,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实际上是我做了201次发现。如果没有前200次的学习,我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哪一个名人获得成功后仍努力学习获得更高的成就最典型的要数刘德华了,他是偶像派转为实力派的代表。不过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基本上每一个名人成功后,都会更加努力学习。人,不论默默无闻还是名满天下,要么积极进取,要么自甘堕落。现时的成就都源自昨天的付出,明天,更是要靠今天的努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