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一高的校训:博学、慎思、笃行
成长史1949年5月卢氏县解放伊始,卢氏人民政府成立卢氏县立联合中学,由县长解理亲自兼任校长,校址设在卢氏县城西北街(原城隍庙、察院、耿家院内)。1950年6月,学校更名为卢氏县立中学,1953年3月,学校再度易名为卢氏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暑期招收高中部两个班,并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1957年11月学校更名为卢氏县第一中学,1960年8月,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1970年元月,“复课闹革命”学校改各为卢氏县“五.七”中学,1978年全国教育走向正轨,8月,卢氏一高更名为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易名为县实验中学)。发展历程1949年5月,卢氏一高(卢氏县联立中学)校址设在卢氏县城西北街(原城隍庙、察院、耿家院内),将城隍庙和东西廊房改为教室,教师办公及学生操场均在察院,西边民房设教务处及总务处。当时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垒成泥台,放上木板,高的就是课桌,低的就是坐凳,睡的是大炕,点的是煤油灯。1952年,发动师生,先后将望云庵、横涧等地的庙宇拆除,把木料、砖瓦沿水旱两路运回,新修土木结构楼房两座,缓解了校舍紧缺的困难。1956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本年建起了两排6座12个教室和东西两个教师办公小院。1960年8月,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学校领导即决策,建一幢卢氏一高教学楼。从1979年8月动工至1980年8月,一幢面积2352平方米,可容纳二十四个教学班的三层教学楼矗立在卢氏一高校园,卢氏一高告别没有楼房的历史1996年8月建筑面积2170平方米的科学楼如期竣工。1997年8月,面积3500平方米,可容纳近千名学生住宿的学生公寓楼交付使用。1998年,拆除危房100余间,平整操场,修建四角式300米6股跑道pupip,饰建围栏,铺设甬道,种花植柳,为师生营造了优雅舒适的运动休闲场所。2000年9月动工,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2001年8月,一座现代化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教学楼高6层,6700平方米,可容纳48个教学班。2003年7月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的6层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04年7月,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可容纳近2000多学生的高标准学生公寓楼竣工并投入使用。2005年8月,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就餐的三层现代化餐厅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2009年3月,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投资9000万元开始开发卢氏一高新校区,2009年年底竣工投入。一路走来一路歌 教坛学苑竞风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句箴言蕴含着教学相长的哲理。在生源确定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无疑举足轻重。卢氏一高注重打造更高、更强的师资队伍,坚持改革,优化管理,夯实基础,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