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史上称作暹罗,暹罗究竟是何含义
暹罗是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泰语为สยาม(Sayam),英语为Siam。主体民族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四个时代。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
暹罗是中国人对古代泰国的称呼。宋元时代中国人知道泰国的土地上有暹国和罗斛国两个国家,1296年,周达观作为中国元朝使团的一员前往真腊(柬埔寨),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把真腊西边的邻邦素可泰王国称为暹罗,称那里的人为暹人。这是中国史籍中首次用暹罗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元末明初南方的罗斛国(即阿瑜陀耶(大城)王国)征服了暹国(素可泰王国),由于两国已合并,中国遂以暹罗斛来称之。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阿瑜陀耶国王为暹罗国王,于是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称为中文语境下对泰国的称呼(汉字文化圈其他诸国如日本、朝鲜、越南也采用暹罗之称)。
暹罗实际上是梵语的汉译。在梵语中暹罗的意思是黑色或黝黑皮肤。当时印度人就根据这句梵语,称呼泰国地区乃至中南半岛为暹罗。就这样中国一直以暹罗,来称呼今日的泰国地区。
曼谷王朝时期的1856年,世界上都以暹罗来称呼泰国。出于适应国际习惯的目的,政府决定采用外界的称呼暹罗作为国号。
在《泰语大辞典》中,泰有自由人、不为奴、人、族称四种含义。所以国内主体民族是泰族。到了20世纪30年代,暹罗兴起了泛泰主义的思潮,他们认为暹罗一词系由外国语音译而来,并非泰语。为了纪念泰族起见,应将暹罗改为泰国。这种称呼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1939年6月24日,暹罗正式更名为泰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