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的送别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有哪些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释义:柳条已经全部折完,花也全部凋谢,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释义: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3、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释义: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4、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鱼玄机《折杨柳》
释义:送别时依依不舍,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5、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释义:别让我长期相忆,折断满树的绿杨枝。
6、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
释义: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外面,杨柳更加青翠。
8、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释义:气息扰乱了思念的心情,柳条变青色开始怀念春日。
9、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释义: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10、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释义:黄鸟飞舞,杨柳枝垂,春风徐吹,在这样的春色中送别故友,使人心悲。
2.带柳字的送别诗词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表示送别带柳字的诗句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26266新。
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5、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6、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8、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9、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1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11、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12、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13、春风争拟惜长条。
14、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15、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16、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表示送别带柳字的诗句----李白《劳劳亭》17、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18、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折杨柳》19、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20、--刘禹锡《杨柳枝词》21、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22、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23、杨柳丝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2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25、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2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8、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2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30、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31、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3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33、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表示送别带柳字的诗句34、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35、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36、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8、令狐楚【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辞三首】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39、宋璟【送苏尚书赴益州】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40、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1、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42、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43、白居易【莫走柳条词送别】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44、雍裕之【折柳赠行人】那言柳乱垂,尽日任风吹。欲识千条恨和烟折一枝。
4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6、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47、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4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49、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50、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欧阳炯。
3.含“柳”的离别诗句有哪些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3、《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4、《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5、《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庭柳
6、《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4.含柳的离别诗句有哪些王涯
花明绮陌春柳来拂御沟新。【闺人赠远五首其一】
韦应物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寄卢陟】
吕温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嘲柳州柳子厚】
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嘲柳州柳子厚】
李商隐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巴江柳】
柳枝井自上蟠,莲叶浦中乾。【柳枝五首其四】
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寒食下第】
钱珝
柳拂斜开①路,篱边数户村。【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一十八】
高适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闲居】
韩愈
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伯刍)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溪】
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伯刍)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巷】
戴叔zhidao伦
柳条将白发相对共垂丝。【赠李唐山人】
5.关于柳的送别诗古诗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柳》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堤上柳》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忆杨柳》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江边柳》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6.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7.用柳写送别的诗句一、“折柳”之深情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三、“折柳”之乐曲“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