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李周文言文

李周文言文

发表时间:2024-07-08 00:15:18 来源:网友投稿

1.文言文翻译宋史列传第103卷翻译之李周【原文】李周,字纯之,冯翊人。

李周文言文

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属周,周设梐枑①,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

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

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岁赋菑楗②,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

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

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

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

“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

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

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

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3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

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

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

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

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

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

卒,年八十。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

薛向使三司欲辟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卷》)【注释】1、枑: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2、菑楗: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

3、钳卢陂;地名。【译文】李周,字纯之,陕西冯翊人。

考中进士调任长安都尉。当年饥荒官府向饥饿的灾民供应粥,灾民聚集不可控制,官府就把(控制灾民的事情)交给李周,李周设置栅栏,把老少男女间隔开来,没有一处混乱的。

转任山西洪洞县令。有与世隔绝而被官府征用财物的百姓,他的晚辈得到遗留的券约,李周按照契约归还了百姓的财产。

郡吏怪罪李周,李周说:“有利于百姓,也就是有利于国家途径啊。”洪洞县的南边有山涧,支流泛出,征收赋税抗洪物资,李周开始构筑新的大堤,百姓没有叫苦的。

李周任施州通判,施州官员不熟悉牛耕的便利,李周为此开辟了数千亩田地,选择懂得种田的流放守边的人,买牛让他们耕作,军粮靠此得以供给充足。司马光将要推荐他做御史,要让李周来见见他,李周说:“司马先生贤能之人,我本来应该拜见,但听说他推荐我而邀请我去,这就是‘自荐御史’(的嫌疑)啊。”

最终没有前去。宋神宗召见亲近的大臣(让他们)推荐贤士,孙固把李周的情况报告(神宗)。

神宗召见李周问询,对(李周)说:“知道你不游走权贵,你认识当今的参知政事吗?”李周回答说:“不认识啊。”“认识司马光吗?”(李周)说:“不认识啊。”

(神宗)询问边境防御的策略,(李周)说:“四周边境,如同兄弟,如果使中原疲乏来抵御外族,使得百姓贫困穷苦,聚众成为盗贼,担心会成为心腹大患。”神宗点头,第二天,神宗对孙固说:“李周,是朴实忠诚的贤士啊。

我将要让他担任御史。”参知政事认为他不是自己的人就用事情考验他,让他掌管京西刑狱。

当时正兴修水利,有人提出疏导湍河要开凿六条渠,来让钳卢陂水流出,估计用工八十万人。李周说:“湍河源流稿积聚而下,用大堤来抵挡,尚且担心决口流溢,如果再疏导,必然造成祸害。”

于是上疏进言说:“凿渠成功不一定能治理好洪水,但是费用却已不足。为什么不姑且开凿一条试验一下,如果可以用来排洪,就这样做。”

渠开凿了没有作用,第二年,湍河洪水,邓城几乎淹没,才想起李周的提议。李周居然因为直言罢免,改任西京国子监。

哲宗继位召李周做职方郎中。朝廷与西夏议和,给以西夏侵占的地方,甚至要放弃兰州。

李周说:“陕西以西过去为唃氏拥有,常常成为我们的屏障。如今唃氏破亡,如果舍弃它,一定会归附西夏。

如果用不太大的黄河南面的(唃氏),多年后就会成为(西夏)的劲敌,如果再用黄河、湟河(一带的民力)支持它,这是能够得到全部的西夏领地啊,这就不(仅仅)是秦蜀之地的利益啊。”哲宗于是没有丢弃。

李周最终升迁为工部侍郎,不久以集贤院学士的身份担任邠州的知州。去世时享年八十岁。

李周自从担任小的官职起,隐而不露自隐其迹,没有私自拜访官员,有公事,李周就到官衙汇报,薛向掌管三司,要征召他为部属,等到见面,最终没有敢说,(薛向)退下后感叹说:“这个人不容易屈服。”因此不被当世人知遇。

2.取而杖之客次文言文翻译【原句】登进士第,调临濮尉,知须城县。

县为郓治所郓吏犯法不可捕,默趋府,取而杖之客次,阖府皆惊。【译文】考中进士,调任临濮县尉,主管须城县。

须城县是郓城府治所,郓城的官吏犯了法须城县不能抓捕,马默小步快走到郓城府,到官府接待来客的地方拿来人犯然后杖责了他,整个郓城府的官民都很吃惊。【注释】客次:(1)接待宾客的处所。

(2)客中的住处;客邸。宋史·卷三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马默传(宋史·卷三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孙觉、李常、孔文仲、李周、鲜于侁、顾临、李之纯、王觌、马默传)【原文】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人。

家贫徒步诣徂徕从石介学。诸生时以百数,一旦出其上。

既而将归介语诸生曰:“马君他日必为名臣,宜送之山下。”登进士第,调临濮尉,知须城县。

县为郓治所郓吏犯法不可捕,默趋府,取而杖之客次,阖府皆惊。曹佾守郓心不善也,默亦不为屈。

后守张方平素贵,掾属来前,多闭目不与语。见默白事忽开目熟视久之,尽行其言,自是诿以事。

治平中方平还翰林,荐为监察御史裹行,遇事辄言无顾。方平间遣所亲儆之曰:“言太直,得无累举者乎?”默谢曰:“辱知之深,不敢为身谋,所以报也。”

时议尊崇濮安懿王,台谏吕诲等力争以为不可,悉出补外。默请还之不报。

遂上言:“濮王生育圣躬,人谁不知。若称之为亲义无可据,名之不正,失莫大焉。

愿蔽自宸心明诏寝罢,以感召和气,安七庙之神灵,是一举而众善随之也。”又言:“致治之要,求贤为本。

仁宗以官人之权,尽委辅相,数十年间,贤而公者无几。官之进也不由实绩,不自实声,但趋权门,必得显仕。

今待制以上数倍祖宗之时,至谋一帅臣,则协于公议者十无三四。庶僚之众不知几人,一有难事,则曰无人可使。

岂非不才者在上,而贤不肖混淆乎?愿陛下明目达聪,务既其实,历试而超升之,以幸天下。”刑部郎中张师颜提举诸司库务,绳治不法,众吏惧摇,飞语谗去之。

默力陈其故以为:“恶直丑正,实繁有徒。今将去积年之弊,以兴太平,必先官举其职。

宜崇奖师颜厉以忠勤,则尸素括囊之徒,知所劝矣。”西京会圣宫将创仁宗神御殿,默言:“事不师古,前典所戒。

汉以诸帝所幸郡国立庙,知礼者非之。况先帝未尝幸洛,而创建庙祀,实乖典则。

愿以礼为之节,义为之制,亟止此役,以章清静奉先之意。”会地震河东、陕西郡,默以为阴盛,虑为边患,宜备之。

后数月西夏果来侵。神宗即位以论欧阳修事,通判怀州。

上疏陈十事:一曰揽威权,二曰察奸佞,三曰近正人,四曰明功罪,五曰息大费,六曰备凶年,七曰崇俭素,八曰久任使,九曰择守宰,十曰御边患。揽威权则天子势重,而大臣安矣;察奸佞,则忠臣用,而小人不能幸进矣;近正人,则谏诤日闻,而圣性开明矣;明功罪,则朝廷无私,而天下服矣;息大费,则公私富,而军旅有积矣;备凶年,则大恩常施,而祸乱不起矣;崇俭素,则自上化下,而民朴素矣;久任使,则官不虚授,而职事举矣;择守宰,则庶绩有成,而民受赐矣;御边患,则四远畏服,而中国强矣。

除知登州。沙门岛囚众官给粮者才三百人,每益数,则投诸海。

砦主李庆以二年杀七百人,默责之曰:“人命至重,恩既贷其生,又从而杀之,不若即时死乡里也。汝胡不以乏粮告,而颛杀之如此?”欲按其罪,庆惧,自缢死。

默为奏请更定《配岛法》凡二十条,溢数而年深无过者移登州,自是多全活者。其后苏轼知登州,父老迎于路曰:“公为政爱民,得如马使君乎?”徙知曹州,召为三司盐铁判官。

以默与富弼善,且论新法不便,出知济、衮二州。还,提举三司帐司。

为神宗言用兵形势,及指画河北山川道里,应对如流。神宗喜将用之,大臣滋不悦,以提点京东刑狱。

默性刚严疾恶,部吏有望风投檄去者。金乡令以贿著,其父方执政,诒书曰:“马公素刚,汝有过,将不免。”

令惧悉取不义之物焚撤之。改广西转运使,会安化等蛮岁饥内寇,默上平蛮方略,以为“胜负不在兵而在将。

富良宵遁郭逵怯懦;邕城陷没,苏缄老谬;归仁铺覆军,陈曙先走;昆仑关丧师,张守节不战,侬智高破亡,因狄青之智勇;欧希范之诛灭,乃杜杞之方略,此足验矣。”以疾求归,知徐州。

属城利国监苦吴居厚之虐,默皆革之。召为司农少卿。

司马光为相欲尽修祖宗法,问默以复乡差衙前法如何?默曰:“不可。如常平自汉为良法,岂宜尽废?去其害民者可也。”

其后役人立为一州一县法,常平提举官省归提刑司,颇自默发之。除河东转运使。

时议弃葭芦、吴堡二砦,默奏控扼险阻,敌不可攻,弃之不便。由是二砦得不弃。

移衮州请褒录石介后,诏官其孙。东州荐饥流民大集,所振活数万计。

入拜卫尉卿权工部侍郎,转户部。告老以宝文阁待制复知徐州,改河北都转运使。

初,元丰间,河决小吴,因不复塞,纵之北流。元祐议臣以为东流便,水官遂与之合。

默与同时监司上议,以北流为便。御史郭知章复请从东流,于是作东西马头,约水复故道,为长堤壅河之北流者,劳费甚大。

明年复决而北,竟不能使之东。久之告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