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找一下这些作家资料简介特别是代表作。

找一下这些作家资料简介特别是代表作。

发表时间:2024-07-08 00:57:40 来源:网友投稿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找一下这些作家资料简介特别是代表作。

  左拉,法国作家,自然主义创始人,1872年成为职业作家,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鲁贡——玛卡尔家族》,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描写罢工斗争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战争、第二帝国崩溃、巴黎公社起义的《崩溃》最为重要。他还写了三部曲《三城市》、《卢尔德》(1894)、《罗马》(1896)、《巴黎》(1898),以及《四福音书》中的前三部:《繁殖》(1899)、《劳动》(1901)、《真理》(作家死后的1903年出版),第四部《正义》尚未完成。左拉因煤气中毒而逝世于1902年9月29日。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钱》、《妇女乐园》亦十分著名。

  哈代。16岁开始做建筑学徒,后为建筑师助理,司教堂修复。建筑论文曾获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有音乐、绘画及语言才能,通古希腊文及拉丁文。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广博学识。受当时科学重大发现进化论影响,在宗教方面成为怀疑论者。25岁写诗,1866年开始小说创作,第一部小说《穷人与贵妇》未出版。随后创作了一部以爱情、阴谋、凶杀、侦破为内容的情节小说《计出无奈》,出版后受到肯定性评价。1874年与爱玛·拉文纳结婚。在爱玛的鼓励下,连续创作了《绿林荫下》、《一双湛蓝的秋波》、《远离尘嚣》。《远离尘嚣》一书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获得极大成功,他从此放弃建筑行业,走上专业创作道路。从1869年至19世纪末近30年间,共创作长篇小说14部、中短篇小说近50篇。小说创作辍笔后,将早年诗作汇集成册,并继续诗歌及诗剧创作,直至逝世。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挪威语:HenrikJohan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民族浪漫历史剧其中包括从《凯蒂琳》(1850年)到《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等剧作思想剧《爱情喜剧》(1877年)、《布朗德》(1866年)、《培尔•金特》(1867)和《皇帝与加利利人》(1873年)当代现实剧《社会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73年)心理与象征剧《野鸭》(1884年)、《罗斯莫庄》(1886年)、《海上夫人》(1888年)、《海达•高布乐》(1890年)、《建筑师》(1892年)、《小艾友夫》(1894年)、《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1896)和《当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1899)

  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竞选州长》《案中案》《卡县名蛙》《百万英镑》《三万元遗产》《坏孩子的故事》《火车上的嗜人事件》《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田纳西的新闻界》《好孩子的故事》《我怎样编辑农业报》《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我给参议员当秘书的经历》《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神秘的访问》《一个真实的故事》《法国人大决斗》《稀奇的经验》《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他是否还在人间?》《和移风易俗者一起上路》《狗的自述》《王子与贫儿》《马克吐温自传》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英语:Аntonchekhov)(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的丑恶嘴契诃夫的油画像

  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弗兰兹·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生前出版的单行本

  《判决》(DasUrteil)《火夫》(或译《司炉》)(DerHeizer)作品

  《变形记》(DieVerwandlung)《在流放地》(InderStrafkolonie)

  生前出版的集子

  《观察》(Betrachtung)《乡村医生》(EinLandarzt)《饥饿艺术家》(EinHungerkünstler)

  生前出版的小说(未结集)

  《与祈祷者的对话》(GesprchmitdemBeter)《与醉汉的对话》(GesprchmitdemBetrunkenen)作品

  《巨响》(GroerLrm)《桶骑士》(DerKübelreiter)

  遗作(长篇小说)

  《失踪者》(DerVerschollene)【一名《美国》(Amerika)】《审判》(或译《诉讼》)(DerProze)《城堡》(DasSchlo&szlig

  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生于都柏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

  芥川龙之介(1892-1927),他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罗生门》、《竹林中》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或译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Dalloway)、《灯塔行》(Tothe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Room

  格雷厄姆·格林

  [1]格雷厄姆·格林(GrahamGreene,1904年10月2日-1991年4月3日),英国作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探讨了当今世界充满矛盾的政治和道德问题,他将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种能力使他获得了广泛好评。

  埃兹拉·庞德(EzraPound),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地铁站内》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西班牙文:JorgesLuis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父亲豪尔赫·吉列尔莫·博尔赫斯(1874-1938)是位律师,兼任现代语言师范学校心理学教师,精通英语,拥有各种文本的大量藏书;母亲莱昂诺尔·阿塞维多(1876-1975)出身望族,婚后操持家务,但也博览群书,通晓英语;祖母弗朗西斯(范妮)·哈斯拉姆(1845-1935)是英国人,英语是她的母语。

  迷宫》(1964)、《布罗迪埃的报告》(1971)、《沙子集》(1975),《老虎的金子》(1977)。

  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英国以及美国的作家。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另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交往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

  美国人,TheAmerican(1877)亨利·詹姆斯作品

  戴茜·米勒,DaisyMiller(1878)欧洲人,TheEuropeans(1878)贵妇的肖像,ThePortraitofaLady(1881)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Square(1881)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1896-1957),意大利人西西岛人,著有长篇小说《豹》出版发行了。此举立即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小说成为当年畅销书。1959年5月,书已经印到了十八版,并获得Strega文学奖。1961年,小说被译成法、英、德语。代表作豹

  尤金·尤涅斯库(1912年11月26日-1994年3月28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律师家庭。母亲是法国人。1938年,他离开家乡,移居法国巴黎,任职于出版界。1949年,他开始戏剧创作。

  阿麦迪》;《秃头歌女《犀牛》

  康拉德(185712月3日~19248月3日)Conrad,JosephJózefTeodorKonradKorzeniowski波兰裔英国作家。1857年12月3日生于波兰波多利亚一个诗人家庭,1924年8月3日卒于英国坎特伯雷。自幼失去父母。

  《阿尔迈耶的愚蠢》()、《青春》、《阴影线》(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生于罗马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莫拉维亚是笔名,来自祖母的姓氏。他的父亲卡洛是犹太人,是建筑师和画家。母亲特瑞萨(TeresaIginiaDeMarsanich)来自安科纳,是达尔马提亚族裔。在大陆80年代就译介过莫拉维亚的短篇小说。之后出版过《罗马女人》和《罗马故事》。2002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莫拉维亚文集,包括《冷漠的人们》等五部作品。

  台湾方面,早年曾出版《来自罗马的女人》及《化装舞会》,2005年之后,麦田出版社将《情色故事》分为《魔鬼不能拯救世界》、《偷看他人做爱者的漫游》二卷出版,皇冠出版社则出版了《罗马故事》及莫拉维亚在1927至1951年间的短篇作品,分为《闹剧》、《冒险》二卷出版。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毛姆原是医学系学生,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文章常在讥讽中潜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人性枷锁》是其毕业生心血巨著,也为他奠定了伟大小说家的不朽的地位。

  D.H.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1885—1930),英国作家和诗人。生于矿工之家,毕业于诺丁汉大学学院师范班,当过工厂职员和小学教师。自幼习画练习写作。在短短20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了12部长篇小说、50多篇中短篇小说、多部诗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一些翻译作品,举办了画展,出版了绘画集,是英国现代文学艺术领域内罕见的文艺通才。其小说写作风格跨越了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阶段,并均有建树,而在后现代主义理论观照下,亦彰显新意,成为文学的常青树。其散文随笔鞭辟入里,汪洋恣肆,激情四射,颇具可读性。毕冰宾生于1960年,河北保定人,198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英语系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资深翻译。以笔名黑马出版劳伦斯作品译文十余种,包括《虹》、《袋鼠》、《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文艺随笔》和《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集》,并完成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翻译(未出)。著有长篇小说《孽缘千里》和《混在北京》,散文随笔集《心灵的故乡》、《情系英伦》和《名家故居仰止》等。《混在北京》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

  《好兵帅克》

  《曼杰什坦姆诗全集》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卓越的天才诗人。在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地坚持中,庄严、宏伟的风格逐渐构成了奥西普·曼杰什坦姆成熟期诗歌的特征。

  本书以1997年俄罗斯出版的《曼杰什坦姆诗全集》为蓝本,参照其它文集和全集,对出现异文的版本择善而从,收入诗人的全部作品500余首,其中既包括他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呈现了史诗性意味的《石头集》、《TRISTIA》、《沃罗涅日诗抄》,也收录有他不经意写下的那些打油诗、戏谑诗和寓言诗。

  作为上个世纪影响巨大的俄罗斯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这是他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诗歌全集。该译诗集的出版对于全面了解曼氏诗歌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