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小论文200字

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小论文200字

发表时间:2024-07-08 01:29:40 来源:网友投稿

德国、俄国、法国、英国一个又一个被卷入大风暴的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小论文200字

没有斐迪南刺杀案,也许就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仅有斐迪南刺杀案,也断断不会有世界大战。只有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看,才能找到战争的源头。

1914年的战争就象一座巨大的古鼎。文明世界在鼎里面,被血浸泡,被火煎熬。上千万的尸骨在血海火湖中被溶解得无影无踪。在这邪恶之鼎的下面,是它的三条鼎足。

第一个支柱是民族主义。

在中世纪民族主义在欧洲完全不存在。一块领土可以作为嫁妆,在王朝之间转移交接。没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基督教的十字架笼罩着欧洲,国家-民族共同体还只是虚幻的存在。宗教改革后统一的基督教不复存在,国家的权力则开始迅速崛起。在这种大背景下,民族主义的根芽在茁壮成长。到法国大**期间,民族主义开始定型,逐渐发挥其无远弗届的威力。此后的一百年内,它更成长为一头凶猛的野兽,吞噬了整个欧洲。民族主义直接导致了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永久性地改变了欧洲的局势。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认为“民族”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人造物。现代的美国人可以这么说,但1914年的欧洲人决不会做如是想。对他们来说民族已经取代了上帝,成了新的精神图腾。对他们来说民族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也不是什么人造物。民族成了比文明更伟大的不朽存在。一些人愿意为法兰西民族而死,一些人则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20世纪的欧洲人,为同一出歌剧鼓掌,为同一本小说流泪,为同样的文明成就而自豪,但他们却献身给不同的精神图腾。为了这些图腾的荣誉和利益,他们有义务彼此杀戮。

民族主义曾经是生气勃勃的历史推动力,但在20世纪初的欧洲,它已经堕落成了野蛮信仰,教唆人们去恃强凌弱、滥杀无辜。一个普通的德国青年,平时可能是一个和蔼的父亲、多情的丈夫、温良的邻居,怎么也不会想起拿着刺刀捅别人的肚子,但是一旦有人在他耳边吹起“德意志民族”的号角,他就能瞬间蜕化成野兽。就是这样的青年,簇拥在一起,向1914年冲刺。几百万尸体、崩溃的国家,就是终点的彩带。

1914的另一个支柱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的进化论发布后,引起了一连串的巨大的反响。它对社会意识方面的影响,甚至超过它对科学的贡献。一些对生物学知之不多,对社会学所知更少的半吊子学者把它引入了社会领域。达尔文卓越地解释了野兽的进化。这些学者就干脆教唆人们披上野兽的皮毛,互相吞噬,以这种可悲的方式来诠释达尔文的学说。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起,欧洲人就迷恋上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些欧洲人深信,文明世界和非洲草原并无本质区别。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统治一切。整个世界无非是一场零和游戏的巨大舞台。成功者的收益就是失败者的损失。他们尚不敢将此法则公然引用到民族内部。但在民族主义的大力帮助下,他们宣布所有的民族都不过是茹毛饮血的丛林斗兽。民族要想生存,就要摧毁其他民族的生存,至少也要让其遍体鳞伤,苟延残喘,从而无力危害自己。

这种思想象巨大的瘟疫一样在欧洲四处蔓延。所有的大国都渐渐相信:自己要想幸福,最好的办法无过于让别人受苦。公平地说这种野蛮思想并不全是社会达尔文主义造成的。它有自己更深远的历史背景。但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它最完美的理论表达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