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作弊,最后是如何处罚作弊考生的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作弊,最后是如何处罚作弊考生的

发表时间:2024-07-08 02:57:49 来源:网友投稿

各个朝代的惩罚各有特征,大抵归为以下方面:对考生轻则驱除考场,永不录用,以下三代不得科考,如明朝的徐霞客,就是由于其祖父科考作弊,其不能科举;普通的惩罚就是,一旦发现作弊,依照《大清律例》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重的杀头灭族。对监考及主考官更严,一旦发现,普通处以极刑。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作弊,最后是如何处罚作弊考生的

详细的处分方式因朝代不同而不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罚科,就是一段时间内取消考生参与考试的资历,少的罚一届,多的罚五届,每届普通为三年。

在宋代则实行互保连坐制,为鼓舞考生之间互相监视,将同一地域的十个考生编为一保。其中假如有考生被发现作弊,其别人也都会被取消当年的考试资历。另外考生进考场前会被考官严厉的搜身,有的朝代以至请求洗澡更衣,连鞋袜也要改换,一旦发现夹带小抄,宋代是驱赶出场,并取消下一界的考试资历;明代则是杖责,严重的还会发配边疆充军。

在清朝一旦发现作弊,依照《大清律例》戴枷三个月游街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假如作弊的人是官员,则会被直接贬为庶民。

在历史上处分最惊心动魄的是顺治年间的“丁酉科场案”。顺治十四年,江南乡试一完毕,就传出了主考官方猷、钱开宗承受贿赂、两袖清风的音讯,并酿成了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的考生群体性上访事情。这件事儿最后惊扰了顺治皇帝,他下令严查。经调查后发现状况属实,方猷、钱开宗及其他十八名考官,全部被绞刑处死,其家产全部罚没入官,他们的父母、兄弟、妻子被放逐宁古塔为奴。受贿的考生也全部被处死,其他考生一概重考,若重考成果不及格,则一概按作弊处置。

所以比之如今的考试作弊惩罚,古代来得更猛烈,更残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