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宿露甘诗描绘了怎样的请景和诗人的什么情怀

宿露甘诗描绘了怎样的请景和诗人的什么情怀

发表时间:2024-07-08 10:12:36 来源:网友投稿

《宿甘露僧舍》是北宋诗人曾公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长江的雄伟壮观、气势宏大,表现出作者对长江盛况的的赞叹与热爱.

宿露甘诗描绘了怎样的请景和诗人的什么情怀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内容丰厚,境界阔大.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就写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银、云气、松声等许多事物,从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身处斗室之中,想象飞越千里之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描写夜幕下的群山万壑、千里大江,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笔法空灵,词意蕴藉.

二、以动写静,景中寓情.诗人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却是用动的描写来取得这种效果的.流荡的“云气”,哀呜的“松声”,奔涌的大江,喧嚣的涛音,这些动的景物,给小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诗中似无直接的抒情,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赞颂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却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景物描写中显现出来.曾公亮所处的北宋时代,党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在承平盛世的气象下,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诗人对此不无隐忧.“万壑哀”“拍天浪”,正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对时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语言质朴、平中见奇.诗人很注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如“千”“万”“大”“哀”“放入”等等,重笔虚写浩茫夜色中的壮伟奇观:气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造境,于宏阔中出雄奇;抒情,在平淡中见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寓情,从小处着笔写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