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

发表时间:2024-07-08 11:43:36 来源:网友投稿

1.怎样写文从字顺的作文教案七年下人教版1.学会准确用词、造句,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

2.语言通顺优美,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学会扩写。

3.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1.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2.平时多读书,丰富自己的词汇,养成文从字顺的表达习惯。

导入课题⇒抓住要点⇒提问讨论⇒例文引导⇒习作修改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阅读教材,抓住要点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那么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些什么呢?

〔明确〕材料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法国作家福楼拜

2.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视频《让世界充满爱》演讲报告会,邹教授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四个角度,将“爱”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你热爱祖国吗?”我们嘴上都说爱,却没有太多行动,一个黑人男孩在奥林匹克马拉松赛场上摔倒流血又爬起来坚持走到终点的例子深深打动我们的心,我们深深自责反思,有的大学生连国歌歌词都记不清楚,这是不是该扪心自问?“你爱你的老师吗?”“爱——”可是心里却想的相反,有时候学生会说老师的不好,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老师身上的伟大。在山村支教的李静老师由于受不了苦而想离开的时候,她对山村孩子不舍的情却使她下决心留在山村教学了一辈子直到她38岁那年癌症离去------还有52岁的殷雪梅老师,带学生外出路上遇车祸,由于她推倒了几个学生,使得学生幸存,而她不幸身亡------这些例子太多太多,中国有许许多多老师,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好老师是多么的伟大啊!“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洗过手吗?”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心父母。我们为什么对父母这样冷淡?我们这是怎么了?爸爸妈妈每天辛苦上班,而我们又不挣钱,又是家里最大一笔开支,天天看见爸爸妈妈辛苦的身影,我们连一句“你们辛苦了”都说不出口,真的太对不起他们了,我心里酸酸的,眼睛肿肿的,这次过年回家一定要多陪陪他们啊------《让世界充满爱》放完了,短短一个小时的教育片给了电脑前的我长长的思索------感谢祖国、感谢老师、感谢父母,我爱你们------今天受一个教育在线的博友的煽动,去看看邹越教授的视频《让世界充满爱》,这本书去年我在新华书店看过,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买成,后来再去时就没有了。带着这样双重的期待和遗憾,我努力地在网上寻找着。看了还没几分钟,我便被里面的内容深深打动了!我被里面演讲人精彩的发人震憾的语言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原来这是“名师面对面”中归国教授邹越的一场演讲报告,其主题是《让世界充满爱》。马上我就想这的确是教育学生如何懂得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以及爱自己难得的资料,凑空一定要放给学生看。擦干眼泪后的一点冷静思考:1、邹越教授最后说,没有听过这一场报告的家长,他们一定终生遗憾。我认为此话不假,报告的影响确实很大,效果很好。这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演讲,在孩子进入的成长过程中,这将是他宝贵的一笔财富。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当今,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这样一些激动人心、催人奋发向上的演讲。2、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种感情的渲染力。现场所有的老师与同学都流下了眼泪,而且所有的人都不停地擦眼泪。细想起来他讲的故事,其中很多我都是给我的学生讲过的,但是我讲过的和邹越老师讲过的同一个事例,我相信后者学生记的更为深刻。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那种渲染力,情绪感染情绪。我终于找到了成为一个优秀老师的诀窍,那就是感情,如果没有感情,我相信就算这位老师的知识无论怎么渊博,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也是无法立足的

3.如何把命题作文写得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者在执笔行文时想的是“意”,写出来的却是“文”,这由“意”而“文”的转化就全凭着写作者的语感进行。

那么语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

1.要文字通顺

人们在长期的与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而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2.要意思连贯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3.要注意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4.要掌握韵律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还有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及语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一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因为后面的说法从直觉上就感觉到别扭。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

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

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一些优秀的文章,最好能熟读成诵。这样一些好的语言就会形成范例,并进而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还要多听:听广播,听别人读文章,这样可以强化读的效果。同时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语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要懂得一点语法。平时说话也要注意不出错误。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了。

在作文完篇后,要注意检查:一是自己出声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来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是不是没有一点儿磕绊;三是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检查时一方面要查语言材料——语汇,看其搭配、词性、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查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看其结构、成分、语序等。

要做到文从字顺,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写文章字要写工整,字迹潦草难于卒读的文章,还谈得上什么通顺呢?还要不写错别字。因为一字之差表意上很可能差之千里。文章行款格式一定要正确,尤其是应用文,行款上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标点符号是文字表达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帮助显示句子的结构、词语的性质以及作者的情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是写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而且是文章做到文从字顺的必要条件,写作时不光要注意使用正确,而且要注意规范。

4.这个周末真难忘的作文教学视频难忘的第一次

生活中充满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饭,第一次表演,第一次养宠物……,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行行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

最使我难忘的“第一次”是洗碗。记得那年春天的早晨,明媚的阳光照射着柳条,春风吹拂着柳枝,院子里顿时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习惯了晨练的爸爸妈妈,禁不住满园春色的吸引,放下碗筷,一溜小跑到院子里,时而与杨柳“依依”,时而与春风“摩拳擦掌”,好一幅良辰美景图啊!

看着这动人的场景,我也想下去踢几脚“扫堂腿”。但是看到杯盘狼藉的饭桌,想到父母的辛苦,我没有被“诱惑”。于是拿出了一个空盆子,把早饭后的餐具放了进去,接了半盆水,倒进了几滴洗洁精泡了泡,模仿父母“规范”的动作:左手拿碗,右手持刷,迅速地刷了起来。不到一分钟“锅碗瓢盆交响曲”“演奏”结束了。我左瞧瞧右照照,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时一缕阳光照了进来,干干净净的碟子被照得精光发亮,我像一只小猫咪,左蹦右跳,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这时精神饱满的爸爸妈妈回来了,看到窗明几净的厨房高兴地对我说:“你长大了,会刷碗喽!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看着爸爸妈妈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心想我终于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事儿了,今后我一定多为爸爸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经过这“第一次”,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勇气面对,并认真仔细去做。这样才能做好事情,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课堂视频河马琪琪和小老鼠聪聪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有一个约定,每个周末都要一起到“智慧书城”看书。

今天聪聪一大早就来到了书城,可等到日上三竿,还是不见琪琪的踪影。这不符合琪琪平常的风格呀!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聪聪决定到它家一探究竟。

刚走进琪琪家,就传来一阵打喷嚏的巨响,气浪把聪聪吹的四脚朝天。聪聪赶紧站起来快步走到琪琪的床前。只见躺在床上的琪琪满脸通红,流着鼻涕。聪聪走上前伸手一摸,它的额头滚烫滚烫的。说:“啊,你发烧了,赶快上医院吧。”琪琪有气无力地说:“唉,我走不动呀。”聪聪想了想,三步并着两步回到家里,它叫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拉着一辆木板车来到琪琪家。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琪琪搬上车。小老鼠有的拉车、有的推车,聪聪站则在车柄上,举着一面小红旗,“嗨哟!嗨哟!”指挥着,树上的小鸟也站在枝头为他们加油。对于小老鼠来说河马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比泰山还重呢。大家使出吃奶的力气,木板车还是纹丝不动。豆大的汗珠从它们的额头滚落下来,把大地打湿了一大片。正当它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琪琪打了一个打喷嚏,木板车一下子动了起来。聪聪灵机一动,叫小老鼠们都上车,来给琪琪挠痒痒。它们有的挠它的脚底,有的挠它的大腿,还有的挠它的腋窝。聪聪则站在它的肩膀上,用尾巴挠它的鼻子。琪琪接连不断打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喷嚏,车轮飞快地滚动了起来。聪聪高兴得大叫起来:“哈哈,一辆喷气板车诞生啦!”喷气板车很快把琪琪送进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救治,琪琪转危为安。

6.办公室一瞥作文教学视频办公室一瞥微风轻轻吹动着办公桌前,老师的窗子,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撒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一阵清风从窗子的缝隙间吹进来,吹动了桌上厚厚一堆的试卷,旁边又是一堆作业本,还有各种资料书,这时,老师有些凌乱的头发在安静的微风中随着飘动----我的老师,一位极普通的语文老师,大清早正在她的办公室,认真地批改着昨晚还批改完的学生作业。

这时她台头望了望窗外,朝霞满天,窗外几只鸟正在树上鸣叫,她仿佛闻到了从清风中飘来的绿叶与鲜花的芳香,隔壁是学生门朗朗地读书声,看了看时间,还早,她必须在上第一节课前将学生们的作业都认真完好的批改完成。……………………当我推开老师的门时,我又轻轻合上,轻轻敲了两下老师的门,老师听到声音,转过身说了一声:”进来!!“……”小志!“,于是,我轻声而又快步地走到老师的办公桌旁:老师,这是昨天你法他们留下来的几个学生未完成的作业,今早上交过来了,你看下!”,在说话间,我看到老师办公桌下面的抽屉里从那缝隙间有几个用白色塑料袋装着的包子,许是太勿忙,老师还没来得急吃……“现在学生读书没什么问题吧?老师用关切的话语和谒地问道,”哦,还好,现在都读得挺认真的呀!“我如实地回答道,望着桌子上那笔筒里新旧不一,各种不同的钢笔和圆珠笔,迟疑了一下,说:”老师那我先走啦!“,似乎有些话在我心里回荡了一下,可是,还是没能说出口!(”老师,您辛苦了!“)。

7.我需要一篇文从字顺,突出中心的作文,题目自拟勤能补拙

在日常生活中ب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叹息自己天生笨拙,成不了大器。其实这种叹息是没有必要的。常言道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努力来补偿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承上启下,由论点巧妙过渡到论证)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缺陷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戏大师。(举例论证,中国一例ب举正面事例)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称为“智力低下的人”,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学校。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反而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外国一例,举正面事例论证)

类似由于勤奋而弥补了笨拙甚至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古今中外是举不胜举的。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总结上文,论证观点,为展开下文蓄势)

反过来说一个人若不勤奋求学,天资再好也是不能成才的。宋代有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便会作诗,被乡里人成为奇才,可谓聪明过人,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而是整天由他父亲带着到处吃喝受礼,结果诗才枯竭,终于“泯然众人矣”。(古代一例,举反面事例)

类似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小过渡,由古到今,结构严谨)我的一位小学同学,由于他勤奋好学,升初中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亲戚朋友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一年之后ب他的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六。他的母亲生气地说:“真是个笨蛋。”其实,他哪是什么笨蛋,不过是在一片夸赞声中变得骄傲了,不像过去那样勤奋了。

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引用事理)希望那些自以为没有天赋的朋友们不要悲观,要相信天才在于勤奋,只要自己肯在“勤”字上下功夫,朝着美好的目标坚持走下去,是一定可以成大器的。(最后结论,提出希望,收束全文)

8.怎么提高写作能力关于提高写作能力,这里给你一些思路:

1、细致观察,追求真实.用眼睛去看,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总体而言就是缺少观察,没有真实感,因此无从下笔.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观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实内容.

2、积累素材,学而致用.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阅读的时候也要重视自己的阅读效率。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在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3、提倡模仿,培养兴趣.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