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文言文有什么奇怪的

文言文有什么奇怪的

发表时间:2024-07-08 12:42:05 来源:网友投稿

1.求内容怪异的文言文《画皮》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幞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幞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坦,则室门已闭。蹑足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遍迹之遇于野,长跪求救,请遣除之。道士曰:“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临别约会于青帝庙。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使妻窥之。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号。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陈骇涕不敢声。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以为未有。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一人来?”答曰:“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当归问之。”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鬼!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但是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卷之如卷画轴声,亦囊之,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问:“何人?”曰:“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习知之,乃别道士,与嫂俱往。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以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固哀之。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罗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市人渐集如堵。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遂起,行已不顾。尾之入于庙中。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后冥搜,殊无端兆,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方欲展血敛尸,家人伫望,无敢近者。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绺帛急束之。以手抚尸渐温,覆以衾裯。中夜启视有鼻息矣。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

来源:《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

2.古文中,怪的意思怪(形声。

从心圣声。恠曾为怪的俗字。

本义:奇异;奇怪)同本义怪,异也。――《说文》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论衡·自纪》铅松怪石。――《书·禹贡》苟床之山多怪石。

――《山海经·中山经》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齐谐者,志怪者也。

――《庄子·逍遥游》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聊斋志异·促织》怪(恠)guài⒈奇异,不常见的:奇~。什么~事?何方~物?〈引〉惊奇,觉得异常:大惊小~。

少见多~。⒉神话、传说或迷信者所谓的妖魔:妖~。

鬼~。⒊[怪人]性情乖僻或形状异样的人。

⒋很,非常:~好的。~麻烦。

~讨人喜欢。⒌责备,埋怨:责~谁?这事不能~她。

⒍〈表〉明白了原因:~不得,她不来。你没说清楚难~他未听懂。

3.比喻事情古怪稀奇的文言文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1),更禀精于天。禹母吞薏苡而生禹(2),故夏姓曰姒(3)。。。母吞燕卵而生。。(4),故殷姓曰子(5)。后稷母履大人迹而生后稷,故周姓曰姬(6)。《诗》曰:“不坼不副(7)”,是生后稷。说者又曰:禹、。。逆生闿母背而出(8)。后稷顺生不坼不副。不感动母体(9)。故曰“不坼不副”。逆生者子孙逆死,顺生者子孙顺亡。故桀、纣诛死,赦王夺邑(10)。言之有头足故人信其说;明事以验证(11),故人然其文(12)。谶书又言(13):尧母庆都野出,赤龙感己(14),遂生尧(15)。《高祖本纪》言: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16),见蛟龙于上。已而有身遂生高祖。其言神验文又明著,世儒学者,莫谓不然。如实论之虚妄言也。

【注释】

(1)人气:指构成人的气。

(2)薏苡(y!以):俗称“药玉米”、“回回米”,一种禾本科植物。其果实可供食用或药用。

(3)汉儒认为“苡”与“姒”同音,故有此附会。

(4)。。(xi8谢):即契,传说是商的始祖。燕卵:本书《诘术篇》、《进瑞篇》、《恢国篇》均作“燕子”,可从。意思是燕卵是燕之子。下文“卵”亦同。

(5)参见《史记·殷本纪》。

(6)汉儒认为“迹”与“姬”同音,故有此附会。

(7)不:语助词,无义。坼(ch8彻):分裂。副(p@辟):同疈,分。

(8)闿(k3i开):开。以上说法参见《春秋繁露·三代改制》、《淮南子·修务训》。

(9)感(h4n撼):通“撼”,震。

(10)赧(n3n男上)王:名延,东周最后一个君主,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秦灭周时赧王只被迫交出土地和奴隶,未被处死。

(11)明事:摆出事实。这里指举出历史记载。

(12)然:认为是对的。

(13)谶(ch8n衬):预示吉凶隐语。谶书:指专门记载谶语的书。

(14)己(j@忌):语助词,无义。

(15)以上事参见《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

(16)太公:对年老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刘邦的父亲。

【译文】

儒者声称圣人的出生,不依赖于从天上承受而形成人的气,却是另外承受于天的精气。禹的母亲吞食了薏苡就生下了禹,所以夏朝的天子姓姒。。。的母亲吞食了燕子卵就生下了。。,所以商殷天子的姓叫子。后稷的母亲踩了巨人的足迹就生下后稷,所以周天子的姓叫姬。《诗经·大雅·生民》上说:“胞衣破裂,胎盘分离”,如此顺利地生下了后稷。解说者又说:禹、。。难产是开他们母亲背才生出来的。后稷是顺利出生,胞衣破裂,胎盘分离。由于没有损害母体,所以说是“不坼不副”。难产的其子孙不得好死。顺生的其子孙就顺应天命死去。所以夏桀、商纣被讨伐处死,而周赧王只被夺去城邑。说得有头有尾,所以人们相信他们的说法;又摆出事实来证明,所以人们就相信他们写的东西。谶书上又说:“尧的母亲庆都到野外去,遇上赤龙冲动与之交合,于是生下尧。”《史记·高祖本纪》说:刘媪曾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见与神仙交合。这时雷电交加天空昏暗不明,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去看,见一条蛟龙在刘媪身上。后来她就有了身孕,终于生下汉高祖。这些话象神似的灵验,文字又明明白白地写着,世上的儒者学者,都没有说它不对的。如实评论这些话,其实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说法。

4.文言文异有哪些意思〈形〉

1.(会意。“异”,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同本义[strange;queer;odd]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王安石《伤仲永》

3.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不同[different]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1.其他,别的[other]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动〉

1.护翼[shelter]

古天异临子。——《盂鼎》

2.区别;分开[distinguish;divide]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觉得奇怪;诧异[besurprised;beastonished]

渔人甚异之。——晋·陶潜《桃花源记》

5.特别优待;特别重视[givepreferentialtreatment;payattentionto]。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通“翼”。恭敬[respect]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通“翼”。辅助[assist]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名〉

1.指以往,以前[before;formerly;inthepast]。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指以后,将来[after;later;future]。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怪异不祥之事;灾异[strange]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指特殊本领、才能[specialskill;specialability]

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5.文言文都有哪些可以说无数!

古诗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古文类:《千家诗》《诗经》《孝经》《易经》《论语》《礼记》《尚书》《春秋》《战国策》《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大学•中庸》《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吕氏春秋》《楚辞》《忍经》《金刚经》《资治通鉴》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格言联璧》《百家姓》《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六韬•三略》《百战奇略》《龙文鞭影》《***语》《幽梦影》

《传习录》《智囊》《曾国藩家书》《世说新语》《对联》《闲趣偶寄》《梦溪笔谈》《随园诗话》《文心雕龙》《笑林广记》

历史类:《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其中《文心雕龙》和《龙文鞭影》是教导后人如何行文下笔的,对古文的研究很有帮助。《对联》和《格言联璧》则更像是古文语法。

另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杨氏之子》

6.10个比较短的经典文言文有什么1、《执竿入城》三国魏邯郸淳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2、《刻舟求剑》汉刘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叶公好龙》汉刘向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4、《郑人买履》战国韩非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5、《自相矛盾》战国韩非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6、《守株待兔》战国韩非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7、《画蛇添足》汉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0、《士别三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高山流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3、《凿壁借光》汉葛洪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4、《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5、《黄粱一梦》

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