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

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

发表时间:2024-07-08 13:35:44 来源:网友投稿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方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可以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

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值.教学中应注意,10以内数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验1〜9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9再加1就是十,体会十的表达与1〜9的不同是在新的位置上写1,这个位置叫十位,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个十用数字符号10表达.同理认识百以内数、万以内数。

通过数量多少的比较,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