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汉乐府诗歌的特点如下:
一、语言朴实自然
1、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诗句虽参差不齐,而情与境会,孤儿口状心计之状,活现笔端。诗句句式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2、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四言体的;有杂言体的,句法自由多变,整散不拘。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变化极为自由。汉乐府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馀句,短的则数句。汉乐府民歌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便长达三百五十馀句,短的如《杂曲·枯鱼过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莲》便是只有七句。
二、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形象鲜明,音韵和谐,文字活泼,正是民歌的本色。
四、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声情毕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五、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便是。
六、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有隔句押韵的,如《东门行》、《燕歌行》、《梁甫吟》等;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