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庾信哀江南赋序的典故

庾信哀江南赋序的典故

发表时间:2024-07-08 14: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庾信哀江南赋序的典故

庾信所著〈哀江南赋〉为一代名作。据倪璠注曰:「此赋记梁朝之兴亡治乱及己世之飘飖播迁,古有诗史,此可谓赋史矣。」既然是「赋史」,〈哀江南赋〉一方面具有史的性质,叙述了梁朝与亡与庾氏家族迁变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具有赋的性质,以排比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其中又以史事的排比为最主要,史事的排比就是用典,利用许多古事来指陈当代所发生的事。就赋而言以一代历史发展为内容的,绝无仅有;就史而言,以用典为叙述手法的也相当少见。

1.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涕流.

(11)傅燮二句:《后汉书?傅燮传》载,傅燮不容于朝,出为汉阳太守。王国、韩遂等围攻汉阳,城中兵少粮尽,其子劝他弃郡归乡,他却抗志力战而死。此二句暗示庾信无处求生的困境。身世指一生遭遇。(12)袁安二句:《后汉书?袁安传》载,汉人袁安为司徒,面对皇帝幼弱、外戚专权的局面,每与人谈及国事,常常呜咽流涕。此喻庾信面对困难无能为力的困境。

2.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23)畏南山二句:《列女传?贤明传》说,南山有玄豹,为了保护毛皮,当雾雨天气便不出来觅食。《史记?楚世家》载,春秋时,吴国攻楚,申包胥到秦国求救。此二句是说本欲远害自藏,却又不得不出使西魏。(24)让东海二句:《孟子?离娄》说,姜太公为了逃避商纣而居于东海之滨。《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灭殷后,伯夷、叔齐耻而不食周粟,终饿死。让,逊色,不及。此二句是说自己没有姜太公和伯夷、叔齐的气节。

3.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33)钟仪二句:《左传》成公七年、九年载,春秋时,楚人钟仪为郑国所俘,解献于晋。晋侯到军府视察时,见他着南冠(楚国样式的帽子),就询问他的情况,当得知他是一位乐师,便让他弹琴,但他所弹的却是楚乐,晋范文子便说:楚囚君子也。此二句意在说明庾信如南冠之囚的处境。(34)季孙二句:《左传》昭公十三年载,季孙如意随鲁昭公参加平丘之盟,为晋国扣留,临释放时,又威吓他,要把他留于西河之馆。此二句意谓自己被扣西魏。行人指使者。

4.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35)申包胥二句:《左传》定公四年载,春秋时,吴国攻占楚国,申包胥到秦国请求援兵,倚墙哭了七日,秦终于答应出兵,申包胥才九顿首而坐。此二句意谓自己未能如申包胥那样挽救梁朝。顿地叩首至地。(36)蔡威公二句:《说苑?权谋》载,春秋时蔡威公知国家将亡,闭门哭了三天,泪尽而继之以血。此二句意谓自己对国之灭亡万分悲痛而无能为力。

5.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37)钓台二句:意谓身居北地,无缘目睹故国风物。钓台移柳《晋书?陶侃传》载,侃任武昌太守时,在钓台练兵,曾种植了很多柳树。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此代指北朝。(38)华亭二句:《世说新语?尤悔》载,陆机于吴亡后隐居故里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后仕于晋,为成都王司马颖带兵与长沙王司马乂战于河桥,兵败后被司马颖所杀。临刑前叹息:欲闻华亭鹤唳,岂可复得乎?唳(lì利),鹤鸣声。河桥陆机兵败之地,在今河南境内。此二句意谓故国难返。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