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最早的学校

中国最早的学校

发表时间:2024-07-08 15:00:41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最早的学校是在五帝时期,在当时被称为“成均”和“庠”。

五帝时期的学校主要是用来进行军事教导、某项行动前的动员和举行祭祀。五帝时期之后,夏朝诞生,学校开始有了最基础的雏形,分别叫“序”和“校”,“序”是贵族教育场所,“校”为平民教育场所。

西周时较高级的学校,分别称之为“辟雍”、“成钧”、“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最尊。在诸侯各国则有称为“泮宫”的学校,较低一级的学校,有每25家设立的“家塾”,也有每500家设立的“序”。

到了汉代最高一级的学校称为“太学”,太学以下的学校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等。魏晋南北朝时“太学”又称为“国子学”;北齐时则将其称为“国子寺”。至隋代隋炀帝又将“国子寺”改名为“国子监”。

此后“国子监”之称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但后来被称为“国子监”的已非以前性质的学校,而是一种实施教育管理的部门,至于各类学校则分别称之为“书院”、“书堂”、“私塾”等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