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的四字成语
1.求神拜佛的祝福语四字成语美意延年、福寿康宁、人寿年丰、万寿无疆、长命百岁
一、美意延年[měiyìyánnián]
【解释】:美意:乐意;延年:处长寿命。对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出自】:战国荀子《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译文】:得到大家感动上天,对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二、福寿康宁[fúshòukāngníng]
【解释】: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出自】:宋·陈亮《喻夏卿墓志》:“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能者,天于夏卿亦何所负哉!”
【译文】: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子孙彬彬有礼地,都是有可能的,上天没有什么对不起你夏卿的!
三、人寿年丰[rénshòuniánfēng]
【解释】: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出自】: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好在这些年,年年都有好收成。真真是人寿年丰,喜事重重。”
四、万寿无疆[wànshòuwújiāng]
【解释】: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出自】:周孔子《诗经·小雅·天保》:“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译文】:你说给你,祝愿他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五、长命百岁[chángmìngbǎisuì]
【解释】: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
【出自】:元·无名氏《蓝采和》第四折:“这厮淡则淡到长命百岁。”
【译文】:这家伙一定能活到一百岁。
2.祈福的四字成语避祸求福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撮土焚香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焚香礼拜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焚香膜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同“焚香礼拜”。
出处:明·归有光《唐孺人墓志铭》:“兆多疾,每疾作,孺人辄不食饮,焚香膜拜,以祈福祐。”
求福禳灾禳:祈祷。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
求神问卜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人事不省,十分危笃。吃的药犹如泼在石上,一毫没用。求神问卜俱说无效。”
握粟出卜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出处:《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
馨香祷祝馨香:烧香;祷祝:祷告祝愿。原指迷信的人虔诚地向神祈祷祝愿。后引伸指真诚地期望。
出处:《尚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
迎神赛会旧俗把神像抬出庙来游行,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
出处:元·杜仁杰《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3.关于佛的的四字成语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出处:《法华经·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百丈竿头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辩才无碍碍:滞碍。
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辩才无阂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超尘拔俗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超尘出俗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超度众生佛教用语。
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口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因此在寺里念了这一夜佛。却有甚事谈论?”超世拔俗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
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同“超尘出俗”。
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出处: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成佛作祖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
比喻获得杰出成就。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陈妙常也曾还俗过。”
慈悲为本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此中三昧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
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九:“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刀山剑树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
虔诚地跪拜。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遁入空门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
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法海无边佛教中比喻佛法广大如大海,无边无际。法力无边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
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貌。
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处:元·刘志渊《江神志令》:“返本还原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
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么?”返观内视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
后亦指自我反省。出处:清·蒲松龄《〈王如水问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观内视,而九幽十八狱,人人分明见之矣。”
返观内照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
后亦指自我反省。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返视内照原为佛教语。
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4.佛的四字词语大全佛的四字词语大全:借花献佛、
立地成佛、
绣佛长斋、
佛眼佛心、
阿弥陀佛、
诃佛诋巫、
见佛不拜、
青灯古佛、
佛眼相看、
佛口蛇心、
佛头着粪、
长斋绣佛、
拣佛烧香、
开佛光明、
万家生佛、
佛头著粪、
纶音佛语、
成佛作祖、
泥多佛大、
见性成佛、
呵佛骂祖、
一佛出世、
佛头加秽、
求神拜佛、
佛口圣心、
佛性禅心、
佛心蛇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