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研表

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研表

发表时间:2024-07-08 16:17:20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期是幼儿行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由于当前家庭教育的一些缺失,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到问题和挫折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对50名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规律,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采取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将来幼儿进入小学做好能力的准备。

[关键词]: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不少父母把所有的爱都集中到孩子身上,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怕孩子做事太慢,反而给自己惹麻烦,事事包办;有的父母过分偏重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父母怕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小朋友玩,一遇到孩子与同伴间出现问题,就急于出面解决。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从而造成自卑的心理。

进入幼儿园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视野和活动范围日渐开阔,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由于经历和经验缺乏,在活动中会遇到“这个我不会”的问题;随着同伴交往的深入,会遇到人际矛盾引起的冲突问题……。因此“问题”实际上遍布于幼儿园生活的角角落落。客观地说:“有问题,找老师!”这句话并没有错,幼儿从各自的家庭来到幼儿园,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潜能,认识社会。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习得社会希望他们掌握的规范、知识和技能。但是教师总是以最高权威的身份来解决问题是否就是恰当的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接连不断的告状行为不仅占用了她们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会影响她们的工作计划,扰乱她们的情绪。教师毕竟也是凡人,她们也会不耐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仅不能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且会使他们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当碰到不达目的不罢休类型的,和幸灾乐祸型的时候。其次从幼儿方面来看,作为幼儿离开家庭独立面对的第一个社会机构。幼儿园的设置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不夸张地说这种能力是幼儿日后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有研究表明对幼儿来说自我建构的策略系统较之成人的外部干预和发展更为有效,也更适合他们这实际需要。在世界学前组织香港分会举办的“文化与幼儿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的利·亚当斯就提出幼教工作者应培养当今儿童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期是行为能力开始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大班阶段是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学习过渡的最后一年,促进大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树立不怕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其社会化的进程。能够帮助幼儿以后较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正确地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挑战。为此本课题的选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的构想

(一)概念的界定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社会行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对在与人交往和对物的操作时所遭遇的行为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独立的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其中的行为问题包括人际冲突问题和遇到失败和困难时的弱表现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