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高考填报志愿应如何全面了解院校

高考填报志愿应如何全面了解院校

发表时间:2024-07-08 16:36:50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志愿填报,选择合适的大学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全面了解一所高校呢?考生和家长可以从七个方面可以快速全面了解一所大学:

1.历史沿革与优势学科

学校的历史沿革可反映出它的办学实力与特色,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是其优势学科;石家庄经济学院前身是河北地质学院,矿业、地质是它的传统优势学科。

2.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学校官网一般会对该校总体师资力量进行详细介绍,两院院士、资深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数据,都可以反映出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下属各个专业学院网站还可能对每位老师的履历、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进行具体介绍,家长考生可据此了解某院校某专业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

3.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您可以了解以下内容:学校是否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学校是否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或高等专科院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目标院校属于优秀还是合格;学校博士点、硕士点的设置情况(越多越好);学校是否有国际化交流平台如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公派留学项目等。

4.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

办学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发展能力。硬件设施包括教学辅助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是教学环境、学习环境、休闲娱乐环境的重要构成。硬件设施可侧面反映出学校办学规模及办学实力。考生和家长可以对学校硬件设施投入情况、校园风光展示图片多加关注。

5.区域优势

学校的区域优势即学校所在城市的地区优势。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类高校拥有更优势的办学资源。但这些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西安市地处内地,但它文化积淀深厚,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一大批优质高校资源。又如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坐落在内地安徽合肥,并非“北上广”。所以考生在分析学校的区位优势时,不能简单地以沿海与内地、省会与市州为标准进行归类。

6.校园文化

校园生活与考生的未来四年息息相关。从学长学姐讲述、校园BBS论坛、校园新闻上,您都可以有效获得一所高校的校园活动、学术讲座、校友风采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精神面貌、文化底蕴的缩影。

7.近2-3年招生录取情况

您还可以了解目标学校招生批次以及近年投档线情况,招生录取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总之高考志愿的填报,考生和家长应对学校和专业进行全面了解,不应单凭主观感觉来定位。在考生的考分适合多所目标高校的情况下,考生和家长应该先对相关高校及专业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再结合考生个人的性格、兴趣来做出最优的选择。

如何选择你心仪的大学俗话说“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无论高考分数如何,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如何能把拼搏得来的分数运用得当,进入考生自己心仪的大学呢?

有的考生在意大学的优势和专业特色,

有的考生希望能够到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地区读大学,

有的考生希望自己的高考成绩分尽其用……

无论受哪种因素的影响,考生都需要做到客观认识大学、理性选择大学。那么究竟该如何操作?

1.了解高校分类对考生来说每一个分数段对应的院校不止一所,如果您不了解高校分类,您就很难

决断该去哪所学校。我国大学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军事类。

(1)综合类大学

这类大学的学科齐全,文理渗透,偏文的学科和偏理的学科实力均衡。代表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就读优势:各种学术讲座丰富多彩,群体活动也多姿多样,有利于考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因为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还要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人脉关系。

报考这类学校时,要注意:此类学校的专业非常多,假如考生以低分冲进去,有可能会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2)理工类大学

这类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工科类和理科类,学校当然也有文科专业,但不是它的优势。

代表院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就读优势:这类学校中有些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特别提醒:历史生考生,尽量不要报考此类学校。

(3)师范类大学

代表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就读优势:师范大学类似于综合大学,文理渗透较深,办学水平较高。特别提醒:建议学文科类、理学类和心理学的考生积极填报。

(4)专业类大学

有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院校。

专业类大学多数具有很深的行业历史背景,某一类专业很有特色,在本行业内有很高的认同度。这类大学除财经和医学类院校目前比较热而且录取分数高外,其他专业院校一般录取分数不是很高。

对大学进行分类,从报考角度讲,主要是让考生一定要走对门,千万别走错门。因为不同类别大学的学科特色差别较大,校园文化氛围截然不同。

2.了解高校录取从高校的录取层次上分:有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部分地区录取批次二三本已合并)、高职(专科)院校等。

从院校综合实力和国家扶持力度上分:有双一流高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全国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院校、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全国共137所,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国际化水平都很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一本院校每年高考招生时,在有些省(市)放在一本批次招生,而在其余省(市)放在二本批次招生,有的学校也会在多个批次都有招生计划,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搞清楚。

看完本文不用再纠结“选专业”还是“选院校”了!

在高考志愿填报面前,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是不少家长和考生遇到的首要难题。

上了好学校专业不喜欢,就业前景不理想。

为了好专业退而求其次选了一般大学,却发现名校文凭是就业“敲门砖”

不管选哪个考生和家长都会焦虑、纠结。这应该怎么办?

院校优先or专业优先

1院校优先【利】

就业优势

比起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名校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优先职业选择。985和211的身份,更加容易得到企业的关注和好感。

资源优势

由于国家重点支持,名校所享受的资源远超普通院校,高额的项目基金、一流的硬件设备,先进的科研成果,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各行业的成功人士也会选择在名校参加活动,或发表演讲,带给学生更宽广的见识。

【弊】

如果一心想读重点大学,而自己的分数又不是很有竞争力,可能只能选择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或是服从调剂。

2专业优先【利】

学习优势

兴趣与特长是学习原动力,如果清楚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毫无疑问,专业学习当然也得心应手。

职业优势

专业是学生的标签,“入对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日后发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选好专业是求职的最好优势。毕竟你专业技能学的好,综合素质高,将来毕业找工作也会相对比较顺利。

【弊】

无论是学校硬件设施、学校资源还是校园文化,都跟名校有一定差距。

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并没有固定标准,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说明:以上文档转载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