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课程如何设置: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三级管理

课程如何设置: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三级管理

发表时间:2024-07-08 17:05:1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小学生学什么?课程应该怎么设置?课程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如何实现?这牵扯到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局、学校、家长、学生等方方面面的机构和群体。我们必须了解,当前我国的课程设置实行的是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我国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统的过死,地方和学校的权限太小,伸缩余地小。这种体制既不利于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差异,又不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1989年国家教委课题组对英国中小学课程情况进行了两个月的专题考察后,曾向国家教委提出专门报告,建议实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十年后的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那么什么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呢?所谓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初中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所谓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所谓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如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开设的心理健康、语文学科的学法指导、名作赏析、阅读写作、英语(Q吧)学科的写法指导、英语兴趣小组、英语奥赛辅导等都属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其中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已往国家课程倍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办学条件和不同办学模式的需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不是互不相干的三套课程,而是彼此关联、内在整合的,因为国家、地方、学校这三类课程决策的权力主体是相互交往的,三者在交往中形成了课程变革的共同体。三级课程不存在说哪一级课程是高级的或重要的,哪一级课程是低级的或次要的。它们都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整体,分别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承担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责任。各级课程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他们都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都要体现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个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着。教师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和校本化的能力。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给地方和学校开发课程留有余地。国家和地方课程主要解决一定范围内同一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质问题,而校本课程则是要满足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和兴趣。学校除了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外,还有权利选择经过国家、省级审查通过了的教材。总之本次课程改革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调整了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拥有相应的选择余地。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对于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