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那首《赠崔侍郎》是送给崔颢的诗吗
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在孟津写的诗最为著名的有两首,即《将进酒》《赠崔侍郎》,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01.李白六次到洛阳
据日本国笕久美子作《李白年谱》,李白的一生分别在开元二年(714)、开元十四年(726)、开元十九年(731)、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元二十六年(738)、天宝四年(745)等年中,至少有六次到洛阳。
02.千古名篇《将进酒》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哪一年?答曰:大约写在开元十九年(731)。
据《李白年谱》,开元十九年(731)唐玄宗游洛阳,31岁的李白先后到商丘、开封、游嵩山,于当年秋天到洛阳。直到第二年年末,李白才离开了洛阳。
李白《将进酒》一诗作于孟津平乐观,诗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其中的“丹丘”即元丹丘,是司马承祯的第四代弟子。
元丹丘生卒不详。李白二十岁左右在蜀中认识了元丹丘,两个人一直交往了20多年,还曾一起在嵩山隐居。李白把元丹丘看作是长生不老的仙人,李白赠元丹丘的诗共十四首,举例如《题元丹丘颖阳山居》、《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等。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639~727),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分别召见过。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资助司马承祯在王屋山选地,建造了壮观恢弘的阳台观并题写匾额。
约在开元十三年(725),李白结识了司马承祯,深受司马承祯赏识。由于司马承祯的引荐,李白结识了唐玄宗的胞妹持盈法师玉真公主。
开元十九年(731)时,玉真公主还在王屋山修道,李白从洛阳顺瀍谷经河清谷,到孟津河清渡口渡河,到王屋山会见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
03.李白的《赠崔侍郎》
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京城长安,以梁园(商丘)为寄居地,浮游四方。李白来到洛阳,遇到杜甫,结伴游开封,遇高适,同登吹台、游梁园,一起在宋州(商丘)饮酒、赋诗。
大约在天宝四年(745),45岁的李白和高适游孟津河,李白和高适“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诗)。
李白在孟津河赋诗《赠崔侍郎》:“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李白43岁时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待诏,45岁放归。崔侍郎是李白的朋友,当时在金陵(南京)任职。李白的诗以黄河鲤鱼比喻自己,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
高适在孟津河也有诗作,题目是《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咏孟津》:“孟夏桑叶肥,浓荫夹长津。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当时的高适也是仕途失意的人。
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李白因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唐肃宗诬永王李璘起兵讨伐叛军安禄山为谋反,李白因此受到牵连,被羁押在寻阳监狱中,李白写书给高适,请求高适相救,但高适毫无反应。这时候的高适已经飞黄腾达,对于李白的请求连回音都没有,政治使高适的人格产生了异化
04.余响
李白和高适在洛阳和孟津期间所作的诗,分别记载在清代洛阳县志艺文和孟津县志艺文中。李白在洛阳还作有其它诗不下六七首,如《古意》:“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上陌惊动洛阳人。”
清乾隆版洛阳县志还把李白记入“流寓”一章中。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