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一门外语很重要
1.进行有效地跨语言交际
语言架起了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桥梁。
不久前一个在柬埔寨景区卖旅游纪念品的10岁小男孩爆红网络。他能流利地使用普通话、粤语、英语、日语、韩语、泰语、法语、德语、马来语、菲律宾语向游客售卖他的纪念品。
与女游客用多种语言进行对话,各种语言来回切换。游客惊叹他的语言能力,最终买了他的纪念品。
他与女游客对话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后,被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
这无疑是一段非常有效地跨语言对话了。
而有一位女主持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中国台湾的花博会上,女主持人自信满满地对外宾说:“我翻译了所有你想说的。”
而上网一搜却是满屏的批评。
从翻译的角度,女主持人非常不准确地传达了外宾的信息。
翻译是搭起不同语言交流的桥梁,若是误翻、乱翻,都能造成桥梁的崩塌。
2.不同的文化得以碰撞
语言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
《哈利·波特》中的小天狼星布莱克(SiriusOrionBlack)是哈利爸爸的好友,是哈利的教父。而哈利一口一个Black、Sirius的叫着,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在中国小的时候,你要对长辈直呼其名,你会得到大耳瓜子。
在英语中“you”这个单词就涵括了“你”和“您”。
汉语中区分了你和您的使用。想起自己与导师见面时,我经常一开始会说你怎样,你字一说出口,就意识到不对,马上又换成了您。
西方文化强调自由平等,父母子女之间平等相处,长幼之间直呼其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长幼有序和孝文化。不能直呼长辈姓名,否则视为大不敬。
英语中有:Manproposes,Goddisposes.西方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是神教,认为上帝是世界万物的缔造者和主宰者。遵循Godisaboveall.
中文与之相对应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天、地、人同源同体。注重关系的和谐,对立统一,没有主宰神。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一词,在西方出现的频率很高。在西方文化中,宣扬个人至上,个人价值,崇尚自我肯定。依靠个人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
中国文化提倡群体价值,注重集体利益。整体优先和谐至上。俗语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
不同语言蕴含着各自文化的特性。借助语言可以触探文化的内涵,窥视文化的异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