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孔雀东南飞》为何被移出教科书

《孔雀东南飞》为何被移出教科书

发表时间:2024-07-09 00:50:21 来源:网友投稿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节选至《孔雀东南飞》的一句诗,可以说在80后和90后中脍炙人口,也许毕业多年但仍还记得这千古名句。但是在2016年教材改革中,这篇名文被彻底删除了。教材每隔几年都会做一个变动,但其他改革引起的讨论都没有语文教材改革的讨论大。

原因其实很简单,语文作为我国的国学和启蒙之学可以说对国人的关联最多,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菜,需要交流,这是语文课堂学到的,但不会用复杂数学公式去计算菜价涨跌,也不会引经据典在菜市场说出菜的来历。同时语文门槛低,会说国语的都能对语文科目说上一二,没有像化学、物理那般复杂。

而这一次的语文教改删掉了一篇已经印在课本十年的《孔雀东南飞》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壁”,另一篇则是《木兰诗》。420年-589年,南北朝年间乐府诗中以这两首最为杰出,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最大。

正是有这个评价在,因此《孔雀东南飞》的删除令许多人不解,对此专家给出的见解是这首诗的价值观过于极端,文中所描述的男女主角处理问题的方式都过于极端,为此专家组认为会给青少年起到一个不良的示范作用,因此将《孔雀东南飞》删掉了,仅作为课外阅读补充。

为何说极端?我们可以来剖析下文章。《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彻头彻尾的悲剧题材的诗歌,借助男女主人公的殉情来抒发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痛恨。题材很好但是文中涉及的男女主人公以殉情方式却导致了文章不能再出现在课本上了。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女主人公刘芝兰认识了男主人公焦仲卿后,两人芳心暗许。此时17岁的刘芝兰便下嫁了焦仲卿,刘芝兰可以说是慧智兰心,勤俭持家的一个封建时期典型的好人妇,但是却碰上了一个恶婆婆。媳妇和婆婆的关系可以说是千古之谜,尽管刘芝兰将家庭操持的很好,对婆婆也很孝顺。

但是在婆婆看来这远远不够,由于焦仲卿在外地做小吏,婆婆对于刘芝兰的欺压越发严重。刘芝兰终于有天忍受不住写信给了焦仲卿。焦仲卿听闻后赶回家中,原本是相劝,却没想到自己的母亲逼着他休妻另取,同时早早就为他谋划好了。焦仲卿是个好丈夫但是也是个愚孝之人,做事犹豫不决。

但是他仅是将刘芝兰送回家中,打算暂避一段时间。但是刘芝兰的大哥也为刘芝兰介绍了一门亲事是县令的儿子。就此悲剧发生,两人钧钧以死明志。《孔雀东南飞》成功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一悲剧形象,令读者读来回味极深。同时有许多故事冲突,对于古代文学来说是一个极其大的突破。

同时文章极其讲究遣词造句,文字读来优美,文字之美远远高于现今大部分作品。但是文章中刻画的刘芝兰和焦仲卿形象却是这篇文章删掉的最大因素。文章将焦仲卿的愚孝与迂腐刻画的过于细致,给人警示但也给人模仿,这是专家们不愿意看到的。另外以死明志是十分不可取的,对于可以抗争的事物,专家组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抗争,而不是轻易去选择结束自己的性命,因此《孔雀东南飞》被删掉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