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为什么要用繁体字

为什么要用繁体字

发表时间:2024-07-09 11:07:59 来源:网友投稿

转载每当接到别人的名片或其它文字材料,一经发现是繁体字,我都禁不住要问:“”可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有人说繁体字好看。真是这样吗?字的好看与否与其间架结构、笔锋运用和整篇布局有关,岂在笔画多少。汉字“一”应该是笔画最少的吧,有一个故事足以说明问题。凡是到过山海关的人无不对“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印象深刻。相传这块匾是明代进士肖显所书,当他书写匾额时,其他几个字都顺利写完,唯独“一”字始终不满意。这一天肖显踱进一家小酒店准备喝杯酒,当店小二给他擦桌子时,他眼前一亮,反复让小二拿着抹布演示擦桌子的动作,然后跑回家,提起如椽巨笔,将那个“一”字一挥而就。如今“天下第一关”这几个遒劲有力的字体和巍峨的雄关已融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成为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几个字除了“关”字是繁体外,其他几个字现在都通用,并没有影响它们的神韵。有人说用繁体字是继承传统文化。那么传统文化岂止仅仅是字的笔画多少?那渗入骨髓的传统文化精髓,那承载着无以言说的传统文化神韵的各种艺术形式、那决定了我们行为方式以及民族标记的所有文化理念,你都了解、掌握、运用了多少,继承传统文化,岂是学几个繁体字那么简单。更可笑的是还有人说,用繁体字便于和港台交流。你以为你是统战部还是商务部还是什么大企业家,港台和祖国大陆那么频繁的交往,没听说过字的繁简有什么作用,况且我所接触过的、喜欢用繁体字的人,根本和港台不搭边。有一次我们单位要开一个数百人的大会,在开会的前一天下午快下班时,我去检查会场布置,一进会场我就看见高高悬挂的会标用的是繁体字,我立即找来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要用繁体字”?工作人员无言以对,我说,“马上换掉,换简体字?还有一次,我请一家公司帮我制作一个日历牌,材料是塑料板粘贴,制作时要用线锯切割,东西不大但很费事。结果做出来以后让我哭笑不得。“日历”的“历”字人家用了繁体字,做成了“歴”,我问他,谁认识这个字啊?你做起来不嫌麻烦吗?人们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态使用繁体字呢?客观说,我国的汉字是非常奇妙和深奥的,的确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蕴含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其象形、会意、形声等的文字形式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因此对世界文明也是做出了贡献的。应该说部分简化字确实简化掉了一些文化理念和信息,如“爱”字,把中间那个“心”字去掉了,意义就大不一样。再有“国”字,原来是形声字,现在是会意字意思是“玉的土地”,似乎牵强。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简化字还是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文化传播普及以及国际交流的,不是还有人倡导要将汉字完全简化成拼音吗。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要发展的,文字也不例外。繁体字也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对于甲骨文来说繁体字就是简化字了。同时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衣食住行,从古到今又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如果说使用繁体字就是继承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再穿宽袍大袖,不再之乎者也?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有一段形象的描写,孔乙己要教小伙计“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这一段除了鞭挞了孔乙己这一旧知识分子的酸腐之外,我们怎么能看出“有四种写法”的汉字之美呢。我觉得使用繁体字的人未必就真的了解传统文化,未必就真的喜欢繁体字,这与潜在的缺乏规则意识和从众心理有关。国家推行简化字已经几十年了,严格说是从法理上得以确认的,但人们可以随意丢弃,就象是在路口无视红灯而随意抢行一样。当看到别人使用繁体字,感到新鲜,也不问为什么,拿过来就用,就象某明星穿外国军旗装一样,只图新鲜,不问明理,结果贻笑大方。 一个统一的国家,竟然有两种文字,海内外华人交流存在人为障碍(而且这个障碍很难有效调和),外国友人学习汉字不知道学繁学简,怕学了繁不认识简,学了简又不了解繁,非常不利于文明的传播。所以无论对外还是对内都是非常不利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