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新课标解读有感

新课标解读有感

发表时间:2024-07-09 12:39:10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下午小雨淅淅沥沥,宛如平静的心绪。驱车前往一所兄弟学校,有幸聆听了一场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刘老师有关新课标解读的报告。听完之后刷新了我以前很多有关语文教学的认识,突然间使我豁然开朗。

  首先刘老师问大家,“有几个人将课标读了一遍的?”有些老师举起了手。“有几个人将课标读过三遍以上的?”整个教室很安静,无一人举手。刘老师给大家强调了语文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它是陕西省中考出题的依据,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是我们备课教课的根本。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将课标熟记于心,以此为纲的教学才是有理有据的,备课才能科学而不盲从,上课才能胸中有丘壑。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本身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即语言与文学。

  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说教课,一味的填鸭与说理,只能把学生上的一问三不知,毫无兴致,“老师上的津津有味,学生上的昏昏欲睡”。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要阅读《教师教学用书》,优化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及表达能力的空间,坚持叶圣陶先生的真语文,让学生在与老师与同学的思维碰撞中思想情感得到成长,而非简单的背了个模板或做了道题。

  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要合理的使用教学方法,不能为了课堂的气氛的活跃而乱热闹。有这么个案例,一名老师讲《背影》,让一个块头比较大的学生扮演父亲,自己在一旁去解说,最后强调“一个中学生要完成这些动作尚且如此,何况是年迈而又蹒跚的老父亲呢?”这样的表演就真成了表演,失去了让学生体会动词中渗透的情感的本意。弄不好的话反而让学生捧腹大笑,将一场深情变成一场笑话。所以不能为了表演而去表演,这就失了语文的本真了。

  更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小组展示课。由于我们的课程要求,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杜郎口中学当年的案例很多老师直接搬来就用,在课堂上设置小组,用加减分来激励学生。这本没有错但是学生的这种探究活动成了一种形式,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学生就充血般的喊口号,挥舞手势,这就过于形式了。自主合作,探究是成阶梯性的,而非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掩盖掉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有的小组学习是借着这种形式来闲聊或者放松一下。学生讨论了什么,学生自己也不清楚。只有学生自己自主地想要去学,才会有合作的意识,才会想去说想去表达,才能最终于他人合作,进一步的去深挖和研究它,这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本质。

  理论修养上跟刘老师相比我肯定是相差甚远,但刘老师的许多观点与我的教学有很多契合之处,让我认识到坚持还语文本真的样子是对的。教学方法要科学筛选,不能滥用。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幽默、学识、洞见,这些自内而外所散发的魅力,使得学生由衷地喜欢和敬佩你。借用于漪老师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断的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

  的确,教无定法,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不只是给学生教了多少知识,要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给他们的成长甚至一生都打好基础的人文情怀。我经常给学生说一句话:“我们的生活不仅有油盐酱醋柴米茶,更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学好语文会让我们枯燥的生活变得浪漫,变得有诗和远方。”我也希望自己不仅能带领学生考好试,更能做一个带领学生寻找诗和远方的老师!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