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文言文把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把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09 13:38:55 来源:网友投稿

1.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1.定义: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美哉我少年中国。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例如: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③与不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把在古文里是啥意思将或

用法相当于“或将”,意思是“或许将要”,“或者将要”,也可译为“或许会”“或者会”(这里的“或者”不表示选择关系,而是“或许”、“也许”之意)。

这种用法现在偶尔还可见到,如:

中国电信将或与台湾运营商联合引进CDMA版本iPhone4(2010-07-04消息)

题中的“将或”即“或许将要”的意思。

吴氏曰:“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必若上章夫子之言,然后为无弊也。”

意思是:吴氏说:“子夏说的话,其用意是好的。但是话语之中,抑扬太过分,其产生的流弊,或许会到废弃读书学习的程度。一定要像《论语》上一章孔夫子说的那样,才是没有弊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3.把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一)

【把】:【篆书】字形从手,巴声。【形声】。

【本义】:抓住,拿:把酒问青天|把盏言欢|把握。

【转注】:①控制,掌握:把犁|把舵②看守:把风|把门③手推车,或物的柄:车把|火把4.可以用手拿的小捆:草把|稻把⑤量词:出把力|一把米⑥介词,和将相当:把话所明白

【假借】:放在量词百、千、万等数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丈把高|个把月|百把两

(二)

【把(木霸)】字形从手,霸声。【形声】。同音假借简化为把。

【本义】: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刀把子|印把子

【转注】:花,叶或果实的柄:花把|梨把

4.是文言文意思是什么是形容词义:1、会意字。

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是,直也。——《说文》。

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而疑是精粗之体。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2、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

注:“理也。”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注:“善也。”彼人是哉。

——《诗·魏风·园有桃》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代词义:1、此;这。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贾谊《论积贮疏》动词义: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2、订正。

如是正:订正;校正。3、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4、关系词。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正是四国。

——《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宋·沈括《梦溪笔谈》6、表示让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宋·柳永《雨霖铃》7、尝试。用同“试”。

如是猜:试猜。8、像;似。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副词义:1、表示肯定。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

是致:以致;因此。连词义: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名词义:1、商业、职业或***的事务、业务或国务。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范晔《后汉书》2、姓。助词义:1、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词义梳理:1、正;不偏斜。2、正确。

3、指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4、认为正确;肯定。

5、订正。6、遵从,以为法则。

7、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8、表示肯定判断之词。9、表示加重语气之词。

10、表示答应之词。11、用在动词后面的两个数量结构之间,含有“算作”的意思。

12、代词。此,这;这里。

13、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只”。

14、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于是”。

15、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则”。

16、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而”。

1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因为”。

18、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虽然”。

19、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

20、助词。用在宾语和它的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21、助词。犹“夫”,表发端。

22、通“视”。23、通“寔”。

足,满。24、通“寔”。

实在;真实。25、通“氏”。

26、通“时”。此时这时候。

27、用同“试”。尝试。

28、犹“甚”。怎样。

29、犹“甚”。极;很。

30、用同“事”。事情。

31、姓。三国吴有是仪。

见《三国志·吴志》本传。

5.将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拼音jiāngjiàngqiāng部首丬笔画9五行火繁体将五笔UQFY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释义[jiāng]1.快要:~要。

~至。~来。

即~。2.带领,扶助:~雏。

扶~。~军。

3.拿,持:~心比心。4.把:~门关好。

5.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6.用言语***:你别~他的火儿了。

7.保养:~养。~息。

8.兽类生子:~驹。~小猪。

9.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又,且:~信~疑。11.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刚,刚刚:~~。~才。

13.姓。[jiàng]1.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统率,指挥:~百万之众。[qiāng]愿,请:~进酒基本释义详细释义1.将[jiàng]2.将[jiāng]3.将[qiāng]将[jiàng]〈名〉(形声。

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同本义〈动〉统率;率领另见jiāng;qiāng将[jiāng]〈动〉(形声。

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扶持,扶助〈副〉就要;将要必,必定〈介〉相当于“拿”、“取”相当于“把”、“用”〈助〉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另见jiàng;qiāng将[qiāng]〈动〉愿;请求。

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另见jiāng;jiàng。

6.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把两黄蛇的把是什么意思【把】:【篆书】字形从手,巴声。

【形声】。【本义】:抓住,拿:把酒问青天|把盏言欢|把握。

【转注】:①控制,掌握:把犁|把舵②看守:把风|把门③手推车,或物的柄:车把|火把4.可以用手拿的小捆:草把|稻把⑤量词:出把力|一把米⑥介词,和将相当:把话所明白【假借】:放在量词百、千、万等数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丈把高|个把月|百把两(二)【把(木霸)】字形从手,霸声。【形声】。

同音假借简化为把。【本义】: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刀把子|印把子【转注】:花,叶或果实的柄:花把|梨把。

7.文言文中的“以为”的意思是什么1、把……当作……的意思。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译文: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2、认为的意思。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

译文:(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

3、少数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译文: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以为:[yǐwéi]

指作为用作;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犹而为,而成;以,而,连词;犹已为,已是;以,通已。

扩展资料:

相近词义辨析:

1、合计[héjì]

解释:盘算;考虑。

老舍《骆驼祥子》十一:“你是明白人,自己合计合计得了。”

2、觉得:[juéde]

解释:感觉到;意识到。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金女士:昨天忽然点破了,也觉得还有良心。”

3、认为:[rènwéi]

解释: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茅盾《子夜》八:“冯云卿苦笑着,认为这是一句普通的应酬。”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