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

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

发表时间:2024-07-09 13:52:5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是周朝。

当时的华夏民族因为拥有了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又在周公的领导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他们看周围的四夷仍旧在裹着树叶兽皮靠打猎为生,于是感到一种优越感,开始热衷于将自己与四夷区分开。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人们将华夏民族所居住的区域称为“中国”,意即中央之国,是相对于周边的南蛮、东夷、北狄、西戎而言。这时的“中国”并非指一个国家,而是一种地理与文化概念。

就地理范围而言,“中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西周时期“中国”泛指西周极其附属国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东周时期随着诸侯国的膨胀,楚国占据的湖北、四川等长江流域地区也被包含在了“中国”之内。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中国人民”一词由谁首创?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1912年“中华民国”之建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of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后来也引申指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

那么“中国人民”作为完整独立的语音单位,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山西、山东、江南、塞北等地的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爱”。

这里的“中国人民”,虽与先秦时的意义并无大差别,但它却第一次将两者连在一起,构成偏正词组,所以说是司马迁最早创造了这一词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