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4-07-09 15:30:58 来源:网友投稿

  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教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从类群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有民间文学、妇女文学、宫庭文学或者贵族文学等,还有臣妾文学和圣哲文学等提法。但是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学类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帝王文学。不过主要从经济效益着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诗集、文集的现象也有一些,但都谈不上深入的理论认识评价。在中国文学经二十世纪初开始质的大变革至今历经百年、正待飞跃发展为新的中国文学伟大形态的今天,应当从文学自身本质规律出发来解析这一独立于中国文学主流但又起着特殊作用的文学类群。

  一、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类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群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客观存在。

  在先秦文学中,帝王文学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名姓的文学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学。《古诗源》一书的开头,第一篇作品就是舜帝的《南风歌》。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画出了我国哲学和文学融为一体的最早作品八卦。在我国第一部政治议论散文集《尚书》中,收集了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编辑家之前历代帝王中产生的最有名的文章,如《尧典》、《大禹谟》、《秦誓》等。而在孔子编辑的文学教材《诗经》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诗歌。

  在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中,皇帝重视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诗歌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万物皆备于我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封建专制社会自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起,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籍、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名的帝王,尽管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但还是大都有诗歌创作传世。帝王之中也应当包括农民起义领袖中自立为帝的黄巢、洪秀全等人。他们大都是书生出身,有一些咏菊之类霸气十足的言志诗作流传于世。

  封建专制社会全盛时期的清代的皇帝更是接受了严格的孔孟之道的教育,讲究文治,重视诗歌创作。据说乾隆皇帝是写诗最多的人,有四万多首,不过他的诗作质量不高。漫长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可以说是秘书出身,诗作颇有可观之处。至于那些守业的皇帝,在接受教育时都学习了诗教课程,在政治生涯中也就写出了不少的文学作品。

  从上述认识已经可以看出,中国帝王文学是一个不容忽视却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现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帝王文学还出现了中国文学中出类拔萃的作品。

  中国帝王文学虽然大部分作品质量不高,但少数的一些文学精品却在各方面都达到一流的文学水平。特别突出的是魏晋时期三曹的诗歌散文。魏王、后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的曹操,所作诗歌和散文在帝王文学中是非常显著的。他的作品胸襟阔大,苍凉悲壮,其层次之高即使终生从事创作的专职文学家也很少人可以企及。他的大儿子、篡汉称帝的曹丕,不但是一个诗人,而且文学评论文章更为知名。被封为王的曹植,诗歌尤其哀艳凄绝,水平高超。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现象父子三人既是开基创业的帝王又是文名卓著的文学家,还竟然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建安文学。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诗词达到一个高峰。作为退职的帝王却抹不去帝王的烙印,但在诗歌中也就没有了忠君爱国的传统和偏狭的政治志向,以致于上升到人生悲剧的哲理境界。由于帝王大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只要他们认真去创作,其诗文同样的超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帝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无意中形成了一种被人们敬而远之的现象。人们不大愿意也不大敢于玩赏和评议帝王文学。帝王文学那股唯我独尊、凌驾群伦的雄风和霸气,使得处于弱者地位的人们在本能上就已经产生排斥拒绝的心理。而封建等级观念重重束缚的臣民更不敢公开地指点评论,须知大不敬的罪名是要受到株连九族的处罚的。这就是帝王文学之所以没有得到正视的突出原因。

  但是,模糊了帝王文学这一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不是完善的文学系统。因而中国人的心理世界的反映也就明显地缺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拿创作观念和主导思想来说恰恰是帝王文学很少存在那种以孔孟之道为指导的封建观念。这样人们常用不同的称呼的龙凤文学、天子文学、政治文学、圣哲文学,其实也就是帝王文学,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正视了,进而还应认真地剖析它的本质。

  二、畸形的阳刚文学的产生

  在中国历史上,所谓帝王这些极其重要的几百个人物,统治了世世代代的亿万臣民。以他们的名字作为皇朝的代号,本身就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课题。而他们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需要认真对待。可以说不认识中国帝王文学,便无从把握中国文学,也就无从深入地探究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无从建构新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笔者认为中国帝王文学是一种畸形的阳刚的文学,其产生是一种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

  帝王文学反映了一种人类个体和群体生命所独有的精神现象。从精神上进行心理分析,凌驾群伦的帝王文学表现了帝王作为个体对于群体无以复加的高傲心态,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心理深处本能极度膨胀而又与封建理性高度统一的意识。古代中国政治心理的特点,是一种二律悖反,一方面是常规的理性即儒家的教化对于帝王来说只是治理他人的工具,另

  一方面是政治中心首脑的权力的无限制发挥和本能的极度发泄。与之相对臣民只能有阴柔女性的态度,只能在自虐的俯首贴耳中产生移情式的或者阿Q式的精神满足。帝王则在俯视芸芸众生中得到人生无与伦比的快感。刘邦的回归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宋太祖的咏月诗句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等等,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帝王都是要统一天下的,正所谓天下一家,而且都憧憬着系之万世。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任何他们所知道的大地上的生物都要受到帝王的统治和宰割。在人类历史上,他们居然也能长达数百年地做到这一点。这样少见的古代文学所反映的心理现象,难道不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吗!须知,由中国特有历史性条件所决定的这种心理所影响的群体心态,今天仍然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

  中国帝王文学有着一致公认的理论基础即孔孟之道。如果寻找中国帝王文学在理论层面的东西的话,那么只能说孔孟之道是其集中的发展形态。而反映帝王心态深处最本真的法家的帝王之道,在帝王的口头上也在文学的主张中一般是不会被明白道出的。尽管孔孟之道实际上只是帝王教育之道和辅弼帝王之道,但它确实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封建观念系统,如内圣外王等。封建帝王是很乐于表白自己符合这一儒家教条的。其实真实的帝王之道是道儒法并举、霸王道杂之。道儒法的理论深处都存在着高人一等的统治、制约、教导民众的圣王心态,都属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地理等条件产生了帝王文学。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自耕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但因此也就需要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皇帝来保障统一,消除战争。于是帝王应运而出,他们的志向都是统一天下,传世无穷。他们的文学主要表达这种志向。在帝王之下一切人都成为被统治的和被宰割的,包括文学家。这些文学家都只能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臣服忠诚心理,或者只能在这种心理的前提下抒情言志。尤其是男性的文学家大都是如此。倒是个别的女作家,由于没有了政治发展的可能而注重人生的欲望和情性,反倒写出更多真实情性的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

  无论如何,应当承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有充足的理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群受到重视。

  三、帝王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当然有的特点和一般文学的特点有相同之处,如政治性,但即使是政治性在帝王文学中也是更为突出的。

  (一)政治化极强的文学内容。

  这一点,与一般中国文学是相同的,只是帝王文学所反映的政治内容处于最高层次,无人敢于摹仿效法。帝王文学是社会政治需要即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愿望和统治内容的表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天下一家的政治主张。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的诗歌是当时任何人也不敢唱出来的。这种帝王政治,正如王夫之所说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越是独裁专制,越是追求家族世袭,反而小农经济的社会越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因而帝王的吼叫成为历史的巨响,这在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文学和政治关系上的认识上,同孔孟之道出于一辙,帝王们完全把文学当作政治的附庸。不过文学家也大都是这样认识的,正像孔夫子一样他们毕生最愿从事的是政治事业而不是雕虫小技的文学。文学对他们来说是政治事业的一个工具,不可能是一种专门的事业。这一点也是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不同的地方。西方文学家将文学作为生命投入的人生大事业,这一事业在改造社会的人类大道上是和政治事业并驾齐驱的。

  (二)唯我独尊的个体精神心理现象。

  佛罗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最深处存在着本能核心。这种本能具有扩张性、残忍性、盲目性,以追求快感为最高真理。帝王在封建理性的辩证统一中,无限度地扩张其本能,以致明目张胆地认为自己儒家也极力鼓吹是天下一人,唯我独尊,凌驾群伦。宇宙万物尽为所驱,狂妄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帝王成为一种畸形大写的人。他们的诗歌也表现了这种妄自尊大而又是社会需要的心态。霸王项羽狂歌:力拔山兮气盖世魏王曹操吟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看来,此类人物都需要这样一种自大到了近乎疯狂的心态。而一般的文学,谁人敢于如此狂妄!

  (三)主体表现的阳刚雄壮。

  中国文学,已经有学者称为臣妾文学和阴柔文学,笔者认为用秘书文学来称呼更为确切。秘书这种社会组织的特定职务,具有从属性、服务性和被动性。几乎所有著名的文学家,都做过皇帝的秘书职务。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文学家屈原,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仙李白,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道儒佛并举的苏东坡等,都有正式的秘书职务。一般文学家无不以秘书职务的获得为进取之道。因而他们也就带上了秘书的特性。再加上封建社会遵从孔孟之道,将文学作为政治的附属工具。这样一来与欧洲文学家相比,中国文学家群体不能不表现出一种更为欠缺独立自主的弱势来。

  就连称为豪放派的登上词作最高峰的辛弃疾都把自己比喻为受到皇帝冷遇的美女。他在《摸鱼儿》一词中写道: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年轻时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也发出弃妇一样的哀叹:日暮倚修竹,天寒翠袖薄。。大诗人被称为诗仙、诗鬼、诗圣等,却没有像西方诗人那样被称作诗帝或诗王。而帝王文学却正好相反,其阳刚亢奋到了变态地步,为所欲为,不可一世。以天子一怒伏巳百万的凶残,以抢夺天下之妻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淫威,以宁可我负天下人的告白,傲视着匍伏在脚下的臣民。自但是然在文学中的表现,主体性最为强烈,阳刚与雄壮就舍我其谁了。

  (四)符合艺术本质的自我表现。

  帝王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论认识以及艺术分析是很少的,但是他们流露出来的理论主张和艺术手法却往往符合艺术的本质,而文学成为他们的艺术表现。帝王文学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理论主张是诗言志。历代帝王所作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言志。这一理论出自于《尚书尧典》,据说从舜帝那儿流传下来,为孔子所肯定并确定为正统诗歌的理论。言志说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定义,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认可。人们广泛认为它是对于诗歌的准确的理论认识。尤其是豪放潇洒的诗人们,无不以言志为自己诗歌创作的唯一主旨。直至毛泽东在五十年代给陈毅的一封信中仍然认为这是诗歌理论和创作的正宗,而他的诗歌也确实是言志的,气魄雄伟,有着前所未有的豪放潇洒。言志说抓住了诗歌的一种重要内容,即志。志,是一种人生对于事业、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对于政治事业的远大而又执着的追求。也就是说是一种特定的明显的心理活动。言志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在许多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整体的诗歌不仅仅言志,有的是抒情的,有的是写诗人其它心理活动如感觉的。因此言志说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对于诗歌整体来说又是片面的。特别是一些政治性强的志,是规范化的理性化的情感和认识,往往表现为社会化抒情化的议论,显得直白单调。我们所知晓的帝王诗歌,大都是言志的。但这也就避免了纯粹讲究反映社会生活的误区,使得诗歌更加主观化。

  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表现手法。和一般文学相比,帝王文学在诗歌中更加突出地使用象征手法。言志的诗歌主观性很强,所借助的形象十分单调,常常是人们熟悉的传统意象,例如日月、山河、草木等。帝王诗歌中很少铺陈式的细部描绘。与上述相联帝王诗歌中的意象比较阔大。全部形象可以说是帝王意志所统治、所照耀的万物。从时间上看往往是千年万载;从空间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不过如此一来,这些诗歌确实给作者和当时的人们以斗争的精神力量。

  但是,帝王是从事政治的,日理万机的繁重政务使他们不可能将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文学创作。偶有所作也常常是有所为而作。这就使得帝王文学不能在艺术上产生突破。帝王文学属于传统的文学艺术,不重视艺术的创新。好在帝王文学的本意大多不在使用艺术来从事教化,这倒使得作品更多情性的表现,更接近于文学本质。

  四、帝王文学与今天文学发展的关系

  帝王文学,与今天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却也被置之度外。中国文学的发展,需要批判地吸收帝王文学的一些宝贵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帝王文学会在一个新的阶段脱胎换骨,更生出来一个新的英雄文学的样式。在这21世纪古老中国仍然处于落后局面、忍辱负重、任重道远的时刻,我们需要这样雄壮激昂的文学来鼓舞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心志,正像我们永远需要原始神话及其英雄一样。

  (一)帝王文学中进取的自尊的极致个性在新的中国文学中可以辩证发展。

  帝王文学中的精神特质,能够更生为个体生命中的自由创造本质。这种新生命培育的文学屠龙技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应当批判地吸收帝王文学中进取有为的特质,映照其生命的大美。从内圣外王的传统主张,转换为个体生命自尊自爱同时又是雄心壮志的博大精神。

  毛泽东诗词是继承创造中国古代帝王文学的一个最好的典范。毛诗中的诗句成为千千万万人的人生警铭。在困难的时候,在辗转奋斗的时候,现在处于中老年的人头脑中往往无意识地出现了毛泽东的诗词,顿时感到了精神的力量和生气。就像帝王文学一样,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一些缺点,如单调直白的语言,重复使用的数字,普泛化的意象,确有一些单调、张狂和霸气,甚至在晚年诗作中还出现了戾气,但在整体上却有着前无古人的豪放潇洒,有着横绝千古的阔大境界。毛泽东的诗词,可以归属为浪漫主义文学。这种浪漫主义,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所需要的。更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渊源之一是帝王文学,它是一次帝王文学在新时代的迸发和新生,给我们后来的文学以宝贵启示。

  再如鲁迅作品,也可以说是帝王文学的一种再生。不少人评论了鲁迅文学在心理本质上的内圣外王的潜意识情结。鲁迅作品改造国民性的伟大使命,的确是只有那种古代称为圣王或者素王的人才能担当得起。读了鲁迅的著作,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会像参与了中华民族的某种典仪一样,感到一种灵魂的新生,羞耻于那种心灵扭曲的荒诞的阿Q精神胜利法。

  透过世纪诗人毛泽东和鲁迅的作品,我们看到天地间矗立着比起帝王还要伟岸的身影,不由人不去有意无意地效仿。只不过正像对待帝王一样,新的时代会有新的人的特质和要求而已。例如无论对什么样的巨人,都会有现代公民的民主政治、人格平等的更加科学理性的要求。

  (二)帝王文学的主体意识的吸取。

  当代文学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几百年从未有过的繁荣和更生,但是大家仍然认为没有大师级的文学。其中一个原因,可以说是缺少那种内圣外王般的主体意识。在外国文学中,人的主体性非常突出。自亚里士多德起,圣哲文学独立自尊,有意识地俯瞰、隔离一般政务,整个人生都清醒地从事著述,与尘世君王比肩而立,耳提面命,甚至希望取而代之(柏拉图表述了哲学王统治理想国的政治幻想)的主体意识。这,确是中国文学所欠缺的。而在我国当代文学中,就连内圣外王的一般要求也因为其陈旧而被排斥。中国古代文学中主流的阴性化(表现为忠君)、作家最为追求政治及地位的人生,在新的时期有了极其类似的表现。看来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改造民族心理精神、人的个性自尊和公民权利等等认识,还需要强化不但在文学评论中,还应该更多地进入文学家的心态。

  (三)帝王文学显著地成为个体生命的表现,这是今天的文学应该强调的。

  十分可悲的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理论还没有澄清。文学究竟是反映、再现还是表现?帝王文学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明白清楚的,即诗言志。今天的文学不仅要言志,而且要言自己的内在世界、生命本质及其投射下的外在世界。这样文学才能承担起提高和美化个体生命以及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的任务。文学可以商业化、产业化,但不能以金钱为目的,要与人格化、理想化辩证统一。这就要求作者要善待自己的生命,首先提高自己的生命境界和人生追求,在生命的表现作品中自但是然地表现出来。

  帝王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特有的成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与科学理性辩证一体的新文学,要想承担起创造新的一代中国人的伟大使命,就必须批判地继承这一遗产。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二:古代文学《文化:中国诗歌史的大视野》  中国素称「诗的国度」。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著的地位。中国诗歌史的专著已有多种,但本篇的角度立意稍有不同。

  大约十年以前,曾在荣宝斋看到启元白先生题的一幅字,记得是这样几句:

  「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

  唐诗是嚷出来的,

  宋诗是讲出来的,

  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启功先生集大俗大雅于一身,他自己的诗词作品结集,也只以《启功韵语》名之。这几句白话大约是他多年悟出的心得,言简意赅,可谓一部简明中国诗歌史。我的体会这是讲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韧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滥觞期,流派繁多,但是缺乏原创。

  我们不妨以此为线索,从社会文化史发展中撷取若干片断,来回顾一下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及其内在的缘由。

  一,诗源于巫

  诗歌和其他艺术的起源一样,是令艺术史家、哲学家和人类文化学家们颇伤脑筋的事情。上一世纪以来,便有「劳动」、「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冲动说」等多种说法的争论,外人不足与论。中国典籍上也恰好有帝舜时期的「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竹书纪年》帝舜元年条)「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卜商《毛诗正义诗序》)「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越绝书》)等等记载,以备各种阐发西来学说之某一派系的学人们共同征引,好在中国的语言文字有着充分的模糊性。我揣测这些争论也许永远没有结论,也许只有模糊的结论,也许结论是各种说法的中和。因为不管这些学科今后将以什么样的人类状态作为模型,是与世隔绝,至今仍然过着原始生活的部族呢,还是以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状态,这些实验和举证,都永远不可能确切模拟出人类原始创生时代的文化活动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