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和晋国的外交史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
后来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但是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跑回晋国。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69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1]。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以及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山东、陕西和内蒙古的一部分。[2]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3]晋文公继位后平定周王室子带之乱,并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4]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两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前597年,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期至国势鼎盛,军治万乘,延续了晋国百年的霸业,使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5]。
晋平公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6]。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