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的基本流程
磨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1、磨课活动要以五至十人异质同组为宜。
这样易于发现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对各种观点作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全面的认识,才能实现共同提高。
2、遵循磨课程序,实实在在地按序推进。
平时磨课活动中,参与磨课的教师有的不进行备课分析,而是直接编制教案,对编制教案的基础是什么?课标、教材还是学生?教师们的回答是经验。
缺乏课标和学情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这种固守经验、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了磨课的本意——教师在生成好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实现专业成长。
3、反复但不重复。
反复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磨课正是这种创造性呈现的过程。磨课可以使我们在推敲中产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学更加完美,这才是反复的价值。
4、经常化和制度化。
要坚持每课必磨,周有小结,月有精品课。习以为常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更具艺术气息,我们的专业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5、磨课的主题必须是当前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各领域中内容最多,在教材中占得篇幅最长。但针对计算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一般照本宣科,很少深入思考。
公开课教学中,大多数计算教学课和其他类型的课相比很难出彩,于是限于评比的功利性,很少有老师选择计算课。
比如:2010年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泰安赛区32节课,只有两位老师选择了计算教学的内容,实际上课效果看,和其他课型相比有明显差距,这样无形之中也给了广大一线教师一个暗示:研究计算课教学没有前途,这也是造成广大教师不深入研究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越是我们平时教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我们也越有责任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展开对计算教学的深入研究。
6、将学生前测情况的分析作为确定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
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张丹教授建议做学生前测,了解学生的基础。通过考查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及时弥补缺漏;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知识类型,调整学习任务;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整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立使能目标。
7、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汲取他人之长不一定全盘照搬,取其一点,变为自我,和自己的教学设计融为一体,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