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登高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登高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发表时间:2024-07-09 16:59:32 来源:网友投稿

《登高》应用了渲染的艺术手法,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续诗句情态的描绘作好了铺垫。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扩展资料: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参考资料:登高_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