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语音教学

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语音教学

发表时间:2024-07-09 17:04:03 来源:网友投稿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对该项考试的内容构成以及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进行了改革,其中听力理解部分所占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由此可见听力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相当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以四、六级考试为目标,企图通过强化的试题训练来追求应试能力的短期效应,这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听力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导致了这种现象:学生可以做好有关科普文章的听力选择题,但听不懂外国人的日常用语,进而影响了沟通;同时这也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

近年来,语音室及一些自主学习中心以其直观的形式和便捷的使用在辅助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为听力教学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加之教师对多媒体使用不熟练等原因,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笔者通过探究多媒体语音室在听力教学中的优势,对如何有效利用这种全新的、现代的多媒体语音室进行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思考。

一、多媒体语音室在听力教学中的优势

11图声并俱、直观便捷。每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很单调枯燥。现在的大学生给人感觉多少有点心浮气躁,急需一种新鲜而与众不同的事物来刺激他们的神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根据建构主义真实性原则,学习是基于背景的,所以学习需要提供一个有助于迁移的真实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的特点研究表明:单靠视觉记忆其效率为27%,单靠听觉记忆其效率为16%,视听并用的记忆效率为66%。而多媒体以其多样化的形式,丰富的图文声像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和大脑,能调动学习者的眼、耳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学习,增加了信号刺激的强度,加深了大脑皮层中留下的痕迹,从而提高了记忆的效率。由此可见在多媒体语音室授课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语言环境。

21难易结合,自由选择。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多媒体语音室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从中也可获得成就感。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信息量大,囊括了不同程度的学习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来进行选择。这样就避免了课堂上的“一刀切”现象,可解决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消化不了的问题。

31时空不限,利教利学。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持续的语言环境进行长时间的语言刺激。通过多媒体技术科学设立英语学习库,并挂在校园网上,学生课后可随时浏览和学习,教师也可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必须在阅读完相关的资料内容才能完成。这样既解决了缺乏有经验教师的困难,又可解决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语音室进行听力教学

11明确听力教学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行,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所需,因此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学生在学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后能听得懂,说得出,实现良好沟通,打通人际关系、开展贸易往来等各项具体事物。我们的听力教学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21实现语音室的自主化。有些条件好的学校建立了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学生上课时可自由浏览、学习、共享各种资源,特别是可以进行自主的听力训练。而在很多学校,语音室却只不过是带电脑的传统听力教室。这样其实是对语音室的一种浪费。我们完全可以把语音室转化为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把我们的听力授课进行合理的安排,除了完成课本听力内容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自主听力学习,自由享受听力资源,自由进行讨论和英语交流。

31确定听力的内容。首先注重文化知识的灌输。学习英语必须懂得一定的英美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禁忌讳语。而忽略了文化知识会导致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产生困难。比如外国人在讲话时会使用一些俚语、比喻、典故、谚语等,体现了民族特点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当一位美国人说:“Oh,mypityfatcat!”时,他不是形容一只肥猫,而是对自己喜爱的女人的昵称。因此要听懂一种负载文化信息的语言就意味着要了解这种文化。其次听力内容应多样化。听力教学就是通过“听”来学会“听”,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千差万别,要使学生能够听懂英语中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听力课不应只用“一书”“一带”“一盘”,而应以课本为主,辅以其他内容丰富的材料(视听类)。让学生听到和习惯各种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包括男女老幼,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话语声音及各种嗓门。因此我们不但要听BBC、VOA,也要听各种Rub和HipPop,要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接触材料。另外由于生活中语言信息的传递常伴有干扰因素,所以听力课上应安排学生听一些有背景声音的材料,以增强其分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41调整教学方法。首先要集散结合,创造外语学习环境,不仅是在课上,更要在课下。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这种意识:课堂上要保证充分高效的听力时间,以“精听”为主来训练听力基本功,逐步习惯外国人讲话时的发音和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听熟部分基本词、常用单词及常用句型。同时第二课堂对听力的促进作用也不可避免。学生可以在课后听BBC、VOA等国际英文电台,或自己学校创办的电台,看经典电影,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来拓展视野,接触更多的语音、语调、语义,了解国土风情和文化地理。或向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水平的内容丰富的网站,如http//:www1putclub1com以及http//:vodserver、http://www1manfen1net等。为督促学生能维持听力的持续性,老师可布置课下听力作业。比如:上听力课前叫学生复述当天早上BBC或VOA的一条或几条新闻,或回答与听力有关的问题。也可叫学生描述当周英语沙龙的内容及本人的感想等。我们要通过课上、课下持续的刺激来提高学生听力。其次是反复学习。斯皮罗提出“随机访取教学”,即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多次,每次的情景都不一样,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从不同角度对一件事物进行认识,在充分了解这个事物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认识时务的能力。在听力课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室进行听力训练。譬如:一段关于办公室的喜剧录像“TheOf2ficeAccident”讲的是一个职员作的几件搞笑的事。里面的英语很地道,语音语调很接近现实生活,时间大约3分钟,是听力训练的好材料。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放2-3遍,第一遍让学生了解材料内容,由于材料本身滑稽可笑,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深刻,可以叫学生尽情欣赏。第二遍和第三遍就要求学生们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特征,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发什么音,甚至有什么样的手势和表情(这也应被视为文化的一种)。然后老师将屏幕关掉,学生们只闻其声。要求他们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联想刚刚的情景。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他们会很积极地去辨别语音语调、词语的用法,外国人说话的方式,猜测个别俚语的意思,学到很地道实用的英语和一定的文化背景。这种训练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又增加了学生对外国原味生活的了解。而这种方法是在普通听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另外还要听说结合。社会交往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概念的发展,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谈有助于他们形成假设并进行检验,有助于学生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只有把听到的信息传达给别人,才说明你已真正把握了解了这一信息。与此同时接受方的听力也得到了锻炼。因此互相交流可以同时锻炼几个人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如果说在传统的教室叫学生相互交流比较抽象单调的话,那么在多媒体课堂上这项活动就有吸引力了。教师可以试用如下方法进行训练。给学生们放一段录像,提供一个场景和话题,供大家讨论。或是播放一段故事的上半部分,叫学生们分组猜测和编造下半部结尾。然后由负责人当众发言。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交流、讨论的平台。

51改革教学考核方式。进行任何一项学习到最后总有一个考核标准及评价方式。但是如何来确定考核标准要看学习这种事物的目的何在。前面已提到听力的目标在于能很好地和别人沟通交流,而交流归纳起来可分为“交流感情”和“传递信息”两类,这也是语言的“交感功能”和“信息功能”两个重要功能。因此当我们对一个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行测试时,不能只看他做对了多少选择题或填空题,那只是可以量化的部分。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考试,很少有人把听力单独作为一项来考查,所有试题都在一张试卷上,如果听力磁带有问题或电源问题而听不到时,那么听力成绩在整张试卷中将被忽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