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讲文言文
1.散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散文”概念:属于文学作品范畴,但不限于狭义的艺术散文、“纯散文”。是那些:具有文学色彩的,形象、情感、审美特点比较明显,又非小说、诗歌类的作品。包括写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议论哲理类的散文。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也就界定为一种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所以散文教学的关键不是抓人物,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散文教学应该教出语文味,那什么是语文味呢?
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我认为要教出散文的语文味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鉴赏散文的语言美,突出朗读的训练
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美地听,美美地读”(余映潮语)。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散文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
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散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散文教学中教出语文味的重要一环。
二.品读欣赏语言,滋养学生情感丰富的情趣
语言塑造形象,“言为心声”。在散文教学中抓住文章中的精典语言、精美语言和重点语言引导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中内蕴的情感情趣便会通过品读欣赏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情趣。
比如在教学散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引导学生品读“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让学生领会青海湖的梦幻是神奇、美丽的,但也是虚幻的。青海湖拥有醉人的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实实在在的美却又美得有如同梦境般奇妙。本文紧紧围绕“梦幻”二字展开,从文章的题目到内容,“梦幻”般的美、“梦幻”般的感觉总是和青海湖诱人的魅力紧紧结合在一起。
只有将散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原则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学学会品读散文。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怎样体现语文味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有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目标具体为: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目标具体为: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和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目标具体为: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明确规定,我们学校积极开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体现语文味”的专题研讨。
一年级研讨专题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
语文是最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学科,它不应该是单一的、孤立的。它的视觉应该是伸向广阔的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空间,有待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丰富的。“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美丽之花,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灵魂所在。
在设计综合性学习课例《我爱我家》的时候,可以抓住‘亲情“这话题,设计了可供学生表达情感的八个小活动:1、为父母倒一杯茶。2、为父母唱一首歌或朗诵诗歌,3、送父母一份小礼物,4、抢拍父母的生活照,5、为父母洗一次脚6、请父母讲自己的生活故事7、请父母为我儿时画像8、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这样一来就唤醒学生内心原来就有的情感火花,激发学生倾尽全力,充满情味,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伴随着活动情景升华情感体验,放飞自己的个性,感悟亲情魅力,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在亲情中得到人格的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这样洋溢着温馨和美的人情味和灵性美,体现出了“语文味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参考文献有哪些[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总第455期[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5]赵年秀:《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22]秦昌利周永红:《运用线索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36]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7]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41]林亚大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4.怎么写初中半期总结啊你可以写你发试卷下来的错为什么会错啊。
还有你以后回怎么做~。
然后要改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等等的。
另外建立班级语文学习制度,走好新初一第一步——新初一前半期工作小结时光飞逝,又近半期。回顾新初一两个半月的教学工作,倍感考验的严峻。
万事开头难用紧张、忙乱、劳累这些词语来形容开学工作,毫不过分。所幸的是在千头万绪中,我认为自己还算做好了一件对学生很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初步建立起了班级语文学习制度。
毫无疑问这两个月对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一届新初一,我在战略思想的准备上是充分的,但在战术上的准备既清晰又不清晰:说清晰是我相信一定能超越自己——如果说过去的一点点成绩主要还是在单篇课文的教法研究上力求突破的话,那么未来的三年我除了继续研究教法,我将要求自己站在更高一些的台阶上审视初中语文的教与学,让自己的教学除了“好听、好看”之外更具有科学性。
我意念中的“科学”,是学生学习规律的探求,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教学新天地的开拓。说不清晰是目标有了,但并没有详细的行动思路和备用教材。
我的头脑中只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所有的想法都处于萌芽状态甚至未萌芽状态。我要走的每一个下一步,都需要前一步的论证和支持。
走一步再走一步,初一教材第一单元的这篇课文,成为了我精神的加油站。但在我的行动纲领上,建立班级语文学习制度,却是最清晰的一个计划。
基于以前的语文教学零散、混乱、随心所欲的特点,我要求自己必需给学生建设一个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制度,让玄妙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让以前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的语文学习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上运行,使学生学得到还看得到,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自己必需做什么心中有数。让班级的学习秩序化、规范化、规律化。
一切都还在摸索中,所有的行动都奠定在我对学生学习规律的一些粗浅认识上。班级图书馆的建立是我在开学最短时间内完成的第一个“大工程”。
困难很多。就是为了给班上买到一个既实用又不太贵的书柜,我也几乎跑遍了整个石桥铺地区。
上一届的班级留下了三百多本好书,我动员现在的班上每一个孩子捐献了一本。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班级图书馆有近五百本书了,而且书的品味都很高——除了名著,都是名副其实的好书。
学习深圳的“好书漫游活动”,我们的图书也是自由漫游的,只要不带出教室,孩子们可以自由借阅(每周有两天是全开架)。加上学校图书馆的开放和每个孩子起码订阅一本优秀杂志的统一要求,我想,我们完全做到了足不出校园,足不出班级,就能在好书的海洋(起码也算小河)里遨游。
另外我还拟订出了读书笔记的写作交流以及考试制度。动员孩子们“绝不妥协”地和外语数学“抢”时间来阅读。
我敢保证开学两个月,我班上孩子的平均课外阅读量每天应该在十页以上。我想这件事情,应该是一个有远见的不急功近利的语文老师必需做的一件事情。
我做得还算漂亮。班级语文网络家园的建立。
这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谁想让语文学习真正立体起来,谁就无法饶过互联网。
这片已经瑰丽无比的天空早已经成为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堂,而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大多数在这方面观望或者驻足不前。网络就好比是一块肥沃的田土,你不用水稻高梁鲜花绿树去占领它,那么野草蓬蒿就会占领它。
语文老师不把网络为我所用,那网络很可能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绊脚石。这件事情我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是我们有自己的网站(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搞了三年了,很艰难,规模不大,但也还很像一回事),劣势是我的学生是住读生,他们一个周只有周末两天能上网。但权衡利弊我觉得这件事还是非做不可。
一来学生有热情,有热情而不用,就是对教育资源的绝大浪费。二来几乎全班同学的家里都能上网,这样好的条件不用,那更是对教育资源的浪掷。
三来我意识到我们今天的努力做的是明天的工作,别人说学校五天教育加上家庭两天教育等于零,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网络这个最时尚最快捷最广泛的渠道努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语文学习空间,化语文学习于无痕,思想教育于无痕呢?这件事情我们也做得比较漂亮。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我的班级在我们自己的网站“易动网络写作平台()——写吧”的热点频道“心情日记”上建立了六十一个网络日记本。
教师日记、学生日记、家长日记,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家长点评、朋友点评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立体网络。班级网络家园的初步形成让我的语文教学提高了效率,增添了活力,更让我的班主任工作拥有了一个绝佳的互动平台。
从开学初到今天,我个人在“wangjun的日记本”里发表网络日记94则,发表点评534则,受评1204则。学生人均发表日记20则,点评和受评400则。
从这些最简单的数据统计背后,您可以看到我们语文教学产生的巨大变化——在对网络的深度利用上我们终于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以上两件事情属于班级语文教学历史上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事情不是它们,而是下面这些“芝麻小事”。
因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