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

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

发表时间:2024-07-09 18:20:30 来源:网友投稿

1.初中文言文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言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题目,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好文言文,下面我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二、……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三、……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

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命令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

2.中学语文课本出现过的所有古文的名录七年级上册:5童趣10《论语》十则15古代诗歌五首1.《观沧海》2.《次北固山下》3.《钱塘湖春行》4.《西江月》5.《天净沙秋思》20山市25《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30寓言四则3.《智子疑邻》4.《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5伤仲永10木兰诗15孙权劝学20口技25短文两篇1.《夸父逐日》2.《两小儿辩日》30狼八年级上册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1.《陋室铭》2.《爱莲说》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八年级下册21与朱元思书22五柳先生传23马说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5诗词曲五首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赤壁3.过零丁洋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山坡羊潼关怀古26小石潭记27岳阳楼记28醉翁亭记29满井游记30诗五首1.饮酒(其五)2.行路难(其一)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己亥杂诗九年级上册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年级下册17公输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1.关雎2.蒹葭语文第一册17烛之武退秦师18勾践灭吴(节选)19邹忌讽齐王纳谏20触龙说赵太后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2寡人之于国也23劝学24秋水(节选)语文第二册17过秦论18鸿门宴19兰亭集序20归去来兮辞21师说22阿房宫赋23谏太宗十思疏24种树郭橐驼传第三册1《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2离骚(节选)3孔雀东南飞(并序)4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5梦游天姥吟留别6琵琶行(并序)7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8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17六国论18游褒禅山记19伶官传序20石钟山记21项脊轩志22五人墓碑记23登泰山记24病梅馆记语文第四册5林黛玉进府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7失街亭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3窦娥冤14长亭送别15闺塾16哀江南17陈情表18祭十二郎文19愚溪诗序20赤壁赋21逍遥游22滕王阁序23柳毅传(节选)24促织语文第五册14蜀道难15将进酒16兵车行17杜甫诗五首《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18齐桓晋文之事19庄暴见孟子20孟子见梁囊王21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语文第六册9诉肺腑10宝玉挨打11香菱学诗12抄检大观园13报任安书(节选)1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15屈原列传(节选)16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3.求一高中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或课文这是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的句子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tú),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高中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文言文)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茸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可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乡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

5.求从小学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出现的诗词和文言文的题目七年级上童趣沈复《论语》十则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山市蒲松龄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七年级下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伤仲永-王安石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公共怒触不周山-《淮南子》狼蒲松龄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滁洲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八年级上桃花源记陶渊明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核舟记魏学洢大道之行也《礼记》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郦道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观潮周密湖心亭看雪张岱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课外诗词背诵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吴均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马说韩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满井游记袁宏道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背诵赠从弟其二刘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终南别业王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李煜登飞来峰晚安是苏幕遮范仲淹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杨修之死罗贯中范进中举吴敬梓香菱学诗曹雪芹陈涉世家司马迁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隆中对陈寿出师表诸葛亮诗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辛弃疾课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九年级下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公输《墨子》《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孟子》《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愚公移山《列子》《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杨炯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

6.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有名的古文我只知道初中的某一部分

《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及他的弟子

《童趣》作者:沈复

《山市》作者:蒲松龄

《世说新语》两则作者:刘义庆1《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

《智子疑邻》(寓言)

《塞翁失马》(寓言)

《伤仲永》作者:王安石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

《孙权劝学》,来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口技》作者:林嗣环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狼》作者:蒲松龄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核舟记》作者:魏学咿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