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学术体系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一、什么是《内经》学术体系
一个学科的学术体系,应当包括关于研究对象的理论及形成这些理论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学基础。《内经》学术体系主要围绕人的健康、疾病展开研究,形成有关人的生命规律及其医学应用的知识和理论。就《黄帝内经》而言,这些知识和理论是在古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学科基础虽然不属于医学内容却也作为《内经》的学术体系组成部分。
白衣说:认知基础好比土壤,理论好比树木,应用好比树木的生命活动、发挥功效。没有土壤树木无以成活,没用生命活动树木也就没有生机和价值。一方水土一方植被,明白土壤和树种的联系,认知基础和医学理论共同属于《内经》学术体系也就很好理解了。
2、医学理论
白衣说:学科的理论往往会给出其独特的认识角度并在该认识层次上给出理论适用条件,应用方法。所以我们能够从认识和应用的角度去记忆和学习《内经》的医学理论部分,哪些理论反映的是《内经》的认识层次,哪些理论反映的是适用于医疗实践的方法理论。
1、藏象理论
定义: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内经》学术体系的核心。
“象”指外在的生命现象,既包括有形可见的躯体肢节官窍、脏腑血脉骨肉组织的形象及其动态变化,有包括各种无形的生理、精神现象。
“藏”其本义是藏于内不知其所以但却是外象变化本质的机制所在,因而它是指藏于体内有形、无形的脏腑、经络、精气神及其永不休止的活动。
白衣说:注意区分脏和藏的区别和联系。古人在当时的解剖基础上,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类,使之成系统化并把其内在根源总结为藏。藏是功能上的归类,因此中医五藏与解剖学五脏有出入。同时古时候认识到人与自然、社会的紧密联系,这一部分也被总结归纳进藏象理论中。
2、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生病的原因
病机: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和规律,其内容包括发病、病变机理(如表里出入、寒热进退、邪正虚实、阴阳盛衰等)、传变等。
3、病证理论
论疾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白衣说:注意区分“疾”、“病”、“候”
(1)中医上“疾”是身体不适较轻的阶段,还没有达到病的程度。
(2)候即证,后概括为证候,论述的是疾病某一阶段的整体功能异常和该阶段变化性质。
(3)证和病的不同在于病是从发病到结束的全过程,而证论述的是某一阶段。证和症状的不同在于证除了反映症状外还对该阶段的病变性质进行了描述。(举例:肺卫风寒证·卫阳失宣候)
(4)证型与证候的区别:证是证侯的简称,但准确来说证侯是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侯是证的外候。而证型指的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典型的、证名规范的证。
3、诊法理论
论疾病的诊断方法
(1)诊断原理:如以表知里、以我知彼、先别阴阳
(2)诊察方法:主要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疾病诊察方法
(3)判断法则:《内经》特点是以“审查病机”为中心的审机论病,病体现在疾病的脏腑分证、经络分证、病因分证等,实为后世“证候诊断”之源。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