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将球类基本技术的学习与实战比赛的运用有机结合

如何将球类基本技术的学习与实战比赛的运用有机结合

发表时间:2024-07-09 23:32:14 来源:网友投稿

一、有利于提高球类的技术水平

比赛教学法是在比赛条件下,按统一的比赛规则和以最大强度来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经过两年多球类模块教学的实践,发现球类基础技术的提高仅靠在体育课中的教学是不够的。尽管许多同学在选项前,对球类的技术已有所掌握,但是临场就不是那么回事情了。比赛场上对抗激烈,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在适当的时候,穿插运用一些比赛教学法,无论从生理学或心理学方面来说都有积极作用。因为比赛教学法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有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有利于这种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通路的形成。所以将比赛教学法运用到球类模块教学中,对巩固和提高球类技术、战术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动作的快慢是有差异的。学习时间一长,掌握动作较慢的学生对不断重复同一种动作就会感到疲劳而乏味,甚至学习的信心会大大降低,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已基本掌握动作要领的学生来说如果再没有新异的刺激,他们也会觉得千篇一律的练习方法单调而又枯燥,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会降低。这些情绪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具有竞争、对抗特点的比赛法,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求知欲、不服输的心理需求,又能使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和同伴的鼓励下,团结协作、顽强拼博,在输与赢的转换之间充分体验竞赛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有利于了解球类比赛的规则、要求

在教学中采用比赛教学法,能使学生从感性提高到理性的认识。我们的体育老师很少上理论课,即使在理论课上学习规则知识和比赛要求时也是纸上谈兵。只有在球类模块教学中多运用各种比赛方法,才能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篮球中中枢脚的概念,学生心里是比较模糊的,而在教学比赛中,学生就能深切体会到“走步”这一违例的概念。如排球的后排进攻违例,在教学时,很少有教师会提及此问题,而恰巧在比赛中会发生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后排队员参与拦网、前排攻等,在比赛教学法中,能很清晰地把规则、裁判法等,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知识将深深烙在学生的心中,使他们以后观看各类比赛中更加有味,打心底里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这也可谓是终生体育。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比赛的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会得到极大的张扬。教师要抓住思想教育的有利时机,进行积极的引导,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的学生为了取胜,投机取巧,不遵守规则;有的学生在比赛不利时,情绪低落、缺乏信心;还有的同学协作精神不够,容易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等等。教师要及时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批评个别同学在比赛中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启迪全体学生通过比赛,培养遵守纪律、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所以我们尤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拼搏。比如在通常的体育课程方案设置中,我们可以加入适当的比赛法,以游戏竞赛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通常这种方式,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既有趣味又有对抗性,如何把个人特长与团队协作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团队协作的核心价值,通过比赛法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随着比赛法在高中球类模块运用的日益推广,它的作用也越发凸现出来。当然一味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不科学的。体育教师应该严格把握时机,结合教学内容,控制好运动量,在比赛中加强安全教育,并把每一次的比赛结果进行认真讲评。只有这样比赛法才会显出它的重要功能,培养兴趣、掌握方法、愉悦身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