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的乐清市雁荡山
分类:体育/运动>>棋牌麻将
问题描述:
谁知道乐清、雁荡山这两个地名的来历吗?她有什么典故?
解析:
乐(yue)清旧名为乐(yue)成。乐成得名的由来,旧有三说:一为“王子晋吹萧”说;一为“乐正造士”说;一为“云门奏乐”说。持“王子晋吹箫”说者,有宋僧信南等。信南于宋景佑三年(1036)诣京,仁宗访以乡里,对曰:“臣僧乃王子晋吹箫之地,张文君人竹之乡。”仁宗曰:“是必温之乐成僧也。”宋人王十朋说:“乐清为子晋之江山”,又说:“子晋遗迹在乐清有二”,乐成是其一。宋人赵崇晖也说:“王子晋之吹箫,张文君之炼丹,皆此地也。”明永乐《乐清县志》在“仙释门”中写到“周灵王子”名晋,世传来游邑西山上,吹箫于山顶,沐箫于山泉”等语。隆庆间候一元修纂的《乐清县志》也说:“乐清,盖以王子晋吹箫名也。”此后林允楫纂的清康熙《乐清县志》和林启亨的《新志后议》皆循其说。持“乐正造士”说者为清道光《乐清县志》的纂修人鲍作雨,他说:“邑取古者大乐正造士,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故谓之司成,乐成之义,殆取诸此欤?”这既是后起之说,又是孤证,不足取。持“云门奏乐”说者,乃宋人刘黻。刘在(云门福地记)中推想“福地以云门名,乐成之得名仿此欤?”这是不肯定的话,又无充足证据,更不可取。
按各县县名之取,或以山川地理为名,或以历史故事为名,或以名人为名,或以帝王年号为名,各有其地之特色。乐清僻在海疆,为什么会产生王子晋的传说,这与乐清的山川地理有密切关系。我国在秦汉时,神仙之说已在民间流行,***刘向编(列仙传),有“王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风凰鸣,游伊洛间,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等语。此后文入学者对王子乔的“离俗轻举,全性保真”,特别羡慕。如晋人何劭<游仙)诗:“羡昔王子乔,友道发伊洛,,迢递凌峻岳,连翩御飞鹤。”阮籍的<咏怀)诗也说:“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孙绰的<天台山赋)有“王乔控鹤以冲天”之句。相传江西庐山有鹤岭,也是王乔控鹤之处。是知神仙传闻,随处都有。在晋代北方遭五胡之乱,大家势族及一般士庶,纷纷渡江避难,其清淡虚玄之学影响东南,而郭璞、孙绰等人曾涉迹乐清,观察山川地理,因此地名如北阎的仙桥、仙溪、仙人坦等,乐成的箫台,经当时人的观察,认为很符合王子晋的吹萧地,其言一出,后人相沿流传,故宋代大懦王十朋也沿其说,说子晋事迹在乐清有二:一为仙桥,一为箫台。是知建县之前,传闻已广,如五代时白鹤寺高憎子仪在<白鹤寺记)中也说:“亭亭鹤影西瞻而似舞如飞;迢迢鹿迹东去而渐转渐远。”这里明显是写王子晋和张文君二人之事。文君乐之高士,后入亦称他仙去。这些都是建县前之人物活动。可惜隋唐两代文献无存,使后人发生争论。
笔者个人臆断,县名为王子晋吹箫之说,流传已久,应遵循明隆庆《乐清县志》和清康熙《乐清县志》所说,以王子晋吹箫为乐清县名由来,是合乎历史传闻的。
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全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景点550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雁荡山有着独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是它区别于中国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