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蹈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属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民俗性。从舞蹈功能的角度,将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分属五大类,即:节令习俗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如自娱自乐、社交择偶、健身竞技、表演卖艺等);礼仪习俗舞蹈(如在生育礼、成人礼、婚礼、寿礼、丧礼、祭礼、兵礼等礼仪活动中进行的舞蹈;信仰习俗舞蹈(如在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原始宗教、民间俗信活动中跳的舞蹈);劳动习俗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中,形成非常复杂的交叉混沌的多功能现象,其属性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因此以下的分类介绍,都以舞蹈的主要属性为依据归类,以求更恰当的凸现其文化内涵。
节令习俗舞蹈
鼓子秧歌--《山东卷》
广泛流传在山东省商河、惠民、樊陵、陵膘、锡信、酒锡、 邑等县市。在每年的新春佳节和重大节庆活动中表演。
鼓子秧歌的角色民间称伞、鼓、棒、花四种。前三种都是以手持的道具命名,花即女角。伞的勤作圆润舒展,挺拔有力;鼓的动作大起大落,粗犷凝重;
棒的动作快捷活泼,干净利落;花的动作既风火有力,又轻盈飘逸。
鼓子秧歌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至少在明朝嘉靖时已有流传。
朝鲜族农乐舞--《吉林卷》
农乐舞流传在东北地区朝鲜族聚居地,是深受朝鲜族喜爱的代表性舞蹈。主要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表演。其它欢庆场合也用。舞蹈以舞手鼓和甩象帽为其主要特色。舞手鼓者动作丰富,舞姿似骑马射箭,生气勃勃;甩象帽者以颈部为轴,转动头戴的象帽顶上的飘带轴,以最长可达12米的飘带在舞者周身如车轮般飞舞,令人眼花缭乱。农乐舞队一般约60人,活动时高举写着农者天下之大本字样的农旗,表明了农业舞以农为本、以农为乐的宗旨
哈尼族帽子舞--《云南卷》
帽子舞流传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是哈尼族支系v尼人在秋千节、竹笋市、稻种节时跳的节令习俗舞蹈。跳时男女围圈,人数不限。男子边击乐伴奏,边配合女子变换队形。舞蹈以女子为主,她们手持造型别致的帽子,忽而前伸旁划,忽而在头上方盘旋,双膝微颤着,灵活地跳动。整个舞蹈挥洒自如、活泼大方。
醒狮舞--《广东卷》
醒狮舞是狮舞的品种之一,主要流传在中国南方广东等地,以及海外华人的聚居区。每逢节日或庆典中舞动,以喻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醒狮舞动作风格独特,表演细腻传神,其表演时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采青--
人们将青菜和红包(酬金)绑在一起。放在地面(地青)或挂在高处(天青),让舞狮者采摘。并设置各种障碍,借以检验表演者的智慧和功夫技巧。虽然有的青采起来困难重重,但是艺高人灵的舞狮者最终能把青采到手,引发出观众震天的喝彩和热烈的掌声。
高跷秧歌--《辽宁卷》
高跷秧歌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而流传于辽宁省南部的高跷秧歌是其优秀品种之一,是庙会和迎春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当地百姓有喇叭(唢呐)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得蹦高。的民谣钟爱之情可且一斑。
辽南高跷秧歌角色众多。主要有头跷、二跷、渔翁、老妪和生、旦、丑。表演形式有街趟、架象、大场和小场。街趟是走街时表演的群舞;架象寓意太平有象,是表演叠罗汉的群体造型形式;大场是在场地上表演的群舞,气氛火爆热烈;小场富有情节性,多以男女爱情为表现内容,表演充满趣味,生活气息浓郁,最受百姓喜爱。
新疆舞--《维吾尔族卷》
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
新疆的舞蹈风格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格。从今天的新疆舞蹈中可以见到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弹指的动作。另外昂首、挺胸、立腰也是新疆舞蹈的基本造形,能够显示女性婀娜的体态线条。男女成对的表演比较常见,女性的舞姿优美舒展,男子的舞姿矫健有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