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什么季节适合养心

什么季节适合养心

发表时间:2024-07-10 01:35:29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四季中,因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引起心烦。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诱发疾病。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  静养心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善于静养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如何才能做到心静?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寡欲。因为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第二多闭目养神。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我们排除心烦杂念。第三多静坐。因为静则神安,哪怕五分钟都会见效。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慢养心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一个坏了还有一个。肝脏、肺脏也都有两叶,唯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同时因它昼夜不停地工作,又被视为“人体最累的器官”。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慢养心要讲究不能累心。因为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频率降低,心脏才能得到休息,方利夏季养生。  低温养心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生还要躲避高温。中医认为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出汗过多,不仅易导致心脑缺血,还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心要减少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  但因夏天又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出汗过多时可喝一点淡盐水缓解。  食养心夏天宜多吃养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莲子、百合、小枣等。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藕粉、银耳、西瓜、鸭肉等。除此夏天不妨吃点“苦”。因为苦入心可养阴清热除烦,如苦瓜、绿豆等。气温节节攀升,又是一个暑热难耐的夏天。对爱运动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喜欢畅快流汗的感觉。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季高温闷热,人体消耗特别大,各器官的衰老比其他季节明显,如果在夏季坚持锻炼,其抗衰健体效果将更加显著。但是锻炼也要顺应四季变化,不妨给运动换个季,看看夏天应该如何锻炼?动静结合养护心脏我国中医理论有“夏养心”之说。心血管功能对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保护心脏,尽量避免因夏季闷热的天气而诱发的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夏练的目的是以健脾养心、益气生津为主,锻炼的方式则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动静结合,使人体适应夏季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暑的能力。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暑热和暑湿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弱,会导致食欲不佳,体倦乏力。因此夏练应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晨晚运动轻松适量夏季进行运动要讲究科学,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地。适时。为了避免强烈阳光对皮肤和身体的损伤,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尽量避免上午10点后至下午4点前的户外运动。适量。人体在夏季消耗增大,睡眠和食欲下降,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因此提倡轻松运动,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强度适当减小,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拳操、非对抗性球类运动等。适地。尽量到户外运动,选择公园、湖边、庭院等阴凉通风的地方。即使在室内运动,也要适当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运动出汗有助耐热每个人皮肤上的小汗腺密密麻麻,肩负着机体散热的重任。当外界气温上升到30℃时,汗腺这一“天然空调器”开始启动,分泌汗液,以保持体温的恒定。研究表明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的强弱与体内细胞中热应激蛋白的多少有关。经常坚持运动的人,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显著增多,对热的耐受力增强,可抵挡高温热浪的侵袭。而享受空调的人,远离热环境,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减少,对高温的耐受力也随之下降,一旦离开空调,来到热浪滚滚的外界环境,便难以适应。及时补水水盐平衡夏季运动补水的原则,在于保持水、盐平衡和少量多次。一是补水时最好不要只补充纯净水,而应补充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饮用水。饮纯净水会造成血液稀释、排汗量剧增,进一步加重脱水。二是运动前、中、后都要补水。运动前2小时补200至400毫升;运动前即刻补100至150毫升;运动中每10至20分钟补100至200毫升;运动后按运动中体重的丢失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